2022-07-03 19:06:20
“大部分人认为音乐是用来听的,但实际上音乐也是可以看得见的。我们先来“看看”这段音乐~~”
五线谱就是一种突出视觉的形式——
在五线谱上运行的小人儿,十分精确的落在音乐强弱起伏、音色变化、节奏快慢的每一处,变化无穷的旋律同画面的复杂线条相对应,而乐队相当于一块巨大的调色板,把每种乐器各自擅长的色彩组合起来,正因为对音乐如此有画面感的处理,才让我们随着“小人儿”深刻体验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
视频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情绪调动呢?
这正是所谓——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完美融合的“音画联觉”。音画联觉是一个方式,将音乐和故事发展融合是另一种绝佳的方式,视频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其打通了情绪传达在视、听层面的联系,把音乐转化为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将艺术作品用高度统一体来直观体现。
音乐的旋律、节奏是形成“视觉形象感”的主要部分;和声、调性是形成“视觉色彩感”的主要部分;而配器音色的特点、力度的变化,无论在“视觉形象感”还是“视觉色彩感”方面都会起到促发作用。
接受过音乐启蒙教育的人或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那些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可能会在我们的脑海里产生某些画面感,通过音乐产生视觉的想象。听到某种音乐,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的这些要素会打动我们的心弦,产生共鸣,从而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情感与特定的经历联系起来。
这首曲子《在山妖的洞窟中》(又译《在山魔王的宫殿中》)是著名的挪威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所作。他应邀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谱写配乐组曲。“在山妖的洞窟中”《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是《培尔·金特组曲》第一组曲中的第四段。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四段分别为:
(一)“晨景”
(二)“奥丝之死”
(三)“安妮特拉之舞”
(四)“在妖王宫中”(即在山妖的洞窟中)
“在山妖的洞窟中”描绘了这样一段情景:在深山中,彼尔与山妖混在一起,同山妖大王的女儿绿衣公主结婚,成了山妖大王的驸马。索尔维格陪伴彼尔的母亲奥塞满山遍野地寻不到他于是鸣钟。不料钟声震塌了山妖的宫殿,彼尔潜逃到森林里。
乐曲以固定的旋律、节奏与变化的力度、配器开始,描写了山妖们的狂欢作乐和对彼尔的恐吓。低音提琴和大提琴在低音区用拨弦奏出主题,表现出一种阴暗、森严的色彩。之后的主题素材多次变化重复,各种乐器相继加入,音量递次增强,乐队在最强音上再现主题,犹如鬼怪的狂欢盛宴。发展到高潮时却突然中断,表示山妖大王一声喝令,制止了这般疯狂的举动。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民族主义浪漫乐派的典型代表,他的目标是创造一种民族的音乐形式,他的音乐特点是把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结合,他的音乐语言具有浓郁的挪威民间音乐色彩。
格里格一生从事音乐创作,他在广泛学习欧洲其他民族音乐的同时,继承了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他的音乐独特魅力在于将自己经常采用的民族音乐语言与浪漫主义完美融合。格里格的音乐早已超越了国界……
(文字来源于网络)
《小龙老师唱古典——给孩子听的音乐剧》是儿童音乐亲子启蒙的全新创作,小龙老师从几百首世界经典名篇中精选出20首最优美简洁的古典乐,包含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重要时期重要作曲家的代表作,在此基础上创作了20部风格迥异的原创微型音乐剧。
这些专为孩子打造的微型音乐剧,会让他们的思绪沉浸在音乐场景之中,在聆听故事的同时感受音乐的发展变化,在学习唱段的同时,深入记忆了音乐的主题。这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改变传统古典音乐聆听模式的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的建立系统的联觉机制和最专业的音乐听觉分级体系。
扫描上图二维码,立即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