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失意
倪 涛
今年又开始读《红楼梦》了。每次读这本书,好像都是在冬天。万物萧索,尘埃落定,一切都将结束而准备开始的时候,或许也是人类最该思考自己归宿的时候。等到下雪了,看到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也就懒得出门去玷污了。躲进屋里煮一杯清茶,捧一卷“红楼”,细读那一块石头的故事。
记得有人曾问我,《红楼梦》原名为什么叫“石头记”?我说因为那故事本来是记载在石头上的,而且记载的是关于一块石头的故事,甚至还是那块石头自己记上去的。他就问我,哪里的石头会又这么大的能耐呢?
这就要听我细说从头了。话说当年女娲炼石补天,完工后只剩下一块七彩石没用,被丢弃在青埂峰下。此石细想同伴都有补天的机会,而唯独只有它被剩了下来,深感惭愧失意万分,于是日夜悲号。后来听了一僧一道讲人间的富贵荣华,于是动了凡心起了落人间之意。僧道知它静极思动且劝阻不听,只好点石为玉,化玉为人到人间经历去了。
后来不知经历几世几劫,体悟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之后,劫终寿满,复还本相,又回到了青埂峰下。此石就将自己的人间经历和红尘故事,写在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一块大石上。最后被一空空道人看见抄录下来流传于世,最初起名就叫《石头记》。后来流传之中,还有《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等题目。
当然以上关于此书来历的故事,都是曹雪芹的“假语存”言,真事肯定不是如此。《红楼梦》不是石头所写,而是他呕心沥血之作。但要理解此书,我觉得这一段故事别有深意,从中可以悟出曹公的良苦用心,也可以读出此书的人生境界和哲学意味。
在儒家的人生设计里面,读书人的最高价值追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现实是很多读书人,可以将自己锻炼成一块“五彩石”,但没有机会进入仕途去“补苍天”。因此,补天石被弃,落入荒山,这个意象就非常值得玩味。当一个人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追求落空的时候,不就像那块石头一样嘛。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就是这一块“无材可去补苍天”的石头。所以当一个人失意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想青埂峰下的那一块石头,你或许会产生同命相怜的感慨。
失意的人生或许才是人生的常态,因为在你得意的时候,在某一方面同时也可能就是失意。比如失意的政治家屈原,当他发现“进不能入”的时候,当他发现个人与时代产生“错位”的时候,他异常悲愤,唱出了《离骚》以致成为最早的诗人。但他还是接受不了理想落空的打击,选择了以身殉道。他的精神值得敬佩,但他忘了孟子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但还有一个自己绝不能抛弃,有时候你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要学会过平淡的人生,因为平淡的人生适合大多数人。就像这一块石头一样,虽无法去补天,但却有机会来到人间。
或许,石头是我们的归宿,生命是石头开出的花朵。我们谁不是落入人间的一块石头呢?有时候可能“无材补天”,请不要自暴自弃,要学会在“失意”中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