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 17:04:50
杨静《龟兹舞曲》
文/宁二
在世界舞台上活跃的中国民乐演奏家并不多,土地与歌此前介绍过定居美国的琵琶演奏家吴蛮的演出,介绍过活跃在欧洲的笙演奏家吴巍的专辑,以及台湾的跨界琵琶演奏家钟玉凤的专访和《蓝掉》专辑,这一次,是另外一位活跃在欧洲的琵琶手,杨静。
关于杨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约在2005年左右听到她2001年的专辑《深秋对话》,那是她和瑞士爵士打击乐手樊鸥(Pierre Favre)的合作。当时我吃惊于她即兴能力中的“先锋性”。当时我听的东西还少,这琵琶和爵士鼓的肆意组合,令我非常震惊。后来,又听到她个人的琵琶作品集《龟兹舞曲》,另一种状态,端庄大气,好听。自然深深记住了杨静这个名字。要知道,那个时候,还很少有传统乐器的演奏家,有如此大开大合的自我突破意识。
为了推荐杨静这台本周六在北京,二十四日在上海半度雨棚举行的《四弦上的交响》,我从youtube上下载了三个视频,供大家欣赏。一个是杨静自己的作品《龟兹舞曲》,一个是她与吉他合作的Jimi Hendrix的名曲Little Wing,还有一个,是作曲家Donald Reid Womack《五行》中的《 金》 。头一个呈现琵琶传统的美,以及杨静的作曲能力,Little Wing和《金》则请大家看看杨静处理西方作品时的状态,什么都玩儿,不是为了杂耍和花哨,而是检验琵琶这样古老乐器在当代的可能性。
关于杨静,下面是主办方推出的详细介绍,请您和视频一起看看。然后,我们周六晚上天桥艺术中心见!
购票信息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除了传统的中国民乐,琵琶是否可以表现更具当代性的音乐?旅居瑞士的著名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杨静将用一场特别的音乐会给出她的答案。
“四根弦上的交响—杨静琵琶与多媒体音乐会”将于12月17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24日在上海半度雨棚举行。在这场音乐会中,杨静将以琵琶与影像、电子音响进行协奏,以蒙太奇的手法表现琵琶的发展历程以及音乐家对中国音乐的独特理解。在音乐上,杨静将采用古典、现代以及爵士的手法演绎她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气质各异的作品。音乐会影像与电子音响也由杨静本人设计和创作。
杨静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在中央民族乐团担任琵琶演奏12 年,1997-1999 年在东京师从三木稔大师深造作曲。2003年旅居瑞士后,又在伯尔尼艺术大学获得了作曲指挥硕士学位。杨静至今已经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演出。
自九十年代以来,杨静进行了各种尝试来拓展琵琶的表现力。如: 参与组建中西乐器混合的“第一欧亚乐团”,同美国传奇鼓手 Max Roach等爵士音乐家合作即兴演出,与管风琴演奏家WalfgangSieber的合作,等等。除了演奏她自己的作品以外,杨静也演奏了很多当代作曲家的新作品,如三木稔、谭盾、Daniely Schnyder等等。英国星期天电讯曾评论道: “杨静在琵琶上表达了像海菲兹一般的精英素质和水平。那美丽的乐器所发出的音乐是那么让人着迷。”
“到了国外,离开自己习惯的生活轨道,去和一些不同的思想和音乐语言相碰撞,能从一定的距离之外再次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及不同的音乐传统,”杨静说。“我演奏的琵琶是近代经过发展了的,并被广泛认为具有中国文化个性的乐器。这次回国开音乐会,是回家。然而,具有‘世界人’性质的我,希望能给音乐同行们和观众们带来一个对中国音乐以及中国音乐国际化的新视角。”
杨静此次中国之行还将包括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座“返璞归真-世界语境中的琵琶”。
杨静&Chrity Dorian,琵琶与吉他合作Jimi Handrix名曲Little Wing
“四根弦上的交响”
曲目介绍
音乐会共分五个部份, 连续演奏。
第一部: 汉关秦月
来自远古的记忆
1. 瑞鹤呈祥
乐曲创作灵感来自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天空飞过的仙鹤,没有带给孟姜女等待已久的吉祥音信。造价高昂、威然耸立的长城也最终没能抵挡住连年的战乱。从民间选入深宫的乐人无能为力,只有轻捻丝弦,幽怨祈盼,在心中祝愿国泰民安,亲人无恙。
2. 关山寂月
这是发生在古长城关附近的战争场面。乐曲采用琵琶特有的金石之声以及扫弦、绞推拉弦等技法, 绘出一幅战火冲天、人喊马奔的搏斗景象。战争过后,一轮血色月亮在静寂中升起...
第二部: 敦煌残梦
时光辗转,在琵琶声中,唐代的中国迎来了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3.龟兹舞曲
“龟兹”为古代国名,在今中国西域。作曲者杨静追朔琵琶的历史源头:约在公元三世纪时,经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一种曲项琵琶与当时的一种拨弦乐器相结合,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之一。作品运用唐代燕乐音阶的调式、调性描绘丝绸之路上龟兹乐舞的形象及人类文明交流的历史足迹。(作品创作于 1993 年,获 1994 年 全国小型器乐作品比赛一等奖。2004 年被选为全国琵琶大赛指定曲目)。
3. 品诉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也是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处。本世纪初被发现的莫高窟蕴藏了许多文化珍品。其中于八十年代初发表的敦煌琵琶曲谱据考证为唐代琵 琶谱,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参照。作品创作于1984 年。当时杨静首次读到由叶栋教授经二十年潜心钻研而翻译出的唐代琵琶曲谱,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这个音乐考古新发现使得杨静对民族音乐传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作品获 1986 年“ 上海之春”创作奖)。
第三部: 珠落玉盘
中国传统乐曲的作者和创作时间常常难以确定。幸好,我们可以在古诗词中找到有关音乐的叙述。最具代表性的要属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中描绘音乐、人生以及美的词句,今天依然常常被我们引用。而唐代琵琶手稿的发现,也为我们打开了感性认识琵琶历史的渠道。
杨静琵琶演奏,Donald Reid Womack作曲,五行之金
4. 九连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句来自《琵琶行》中的不朽诗句, 引发了杨静的创作灵感。作者运用摘音、泛音,突出了琵琶的音响特点及个性。(作品创作 于 1983 年,获 1989 年“山城杯”中国电视大奖赛优秀创作奖;1986 年“上海之春 ”创作二等奖)
第四部:龙腾万里
在琵琶瞬息变幻的音色中畅游四方,体验一次酣畅的超越国界之旅。
6. 火龙
作品改编自民间乐曲《龙船》。把龙船的龙,由“水龙”变成为“火龙”。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是否已将龙腾万里的远古幻想化作了真实?
第五部: 天人合一
乐器曾被古人用来当作神器,汲取天地精华,修炼金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国人自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人爱自然一分,自然还人十倍...
7. 莲花调
深邃的哲理,在一朵莲花中得以表达。奥妙尽在不言中。琵琶在四根弦上编织出一个立体的多维音乐空间。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合而为一。观心自唱。
8. 间歇泉
在美国的黄石公园,亿万年不曾停息的地下火山带来了形态各异的地下喷泉。杨静走在这样的地表上,感受到了地球作为宇宙的一部分那永不停息的运动,并领悟到了如何运用电子声和琵琶以音乐语言来表达那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和能量。
尾声: 月上东山
这是来自十七世纪的著名德国童谣。在音乐会的结尾,杨静特意选用其音调来强调: 文化遗产不分国界,它属于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人。
(纯音乐 65 分钟,连续演奏)。
一个民间、民族和世界音乐的交流平台
微信公号:土地与歌/folk_music
荔枝电台:土地与歌/FM404427
长按二维码,关注土地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