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8年新年音乐会

2022-07-21 03:46:08

时间: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19:00

地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厅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2018年新年音乐会节目单


一、《爱格蒙特序曲》 op.8

 <德>贝多芬 曲


二、《第八(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

 <奥>舒柏特 曲


三、管弦乐组曲《北方生活情景》

 何  平 曲

Ⅰ、山歌                       

Ⅱ、嬉戏

Ⅲ、乡情

Ⅳ、节日

休   息

四、《第六(悲怆)交响曲》

<俄>柴科夫斯基 曲

Ⅰ、柔板

Ⅱ、优雅的快板

Ⅲ、很活泼的快板

Ⅳ、终曲


五、结束曲《玛依拉变奏曲》

哈萨克民歌    胡廷江  改编

演唱:左娟


指挥:何平

演奏: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

乐队首席:王玥


指挥简介

何平,音乐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博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钱仁康教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指挥,原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并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指挥的作品包括: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第六(悲怆)交响曲》 《天鹅湖组曲》《1812序曲》,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九(合唱)交响曲》,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莫扎特《第41(朱庇特)交响曲》,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及其它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音乐时期的各类作品。

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曾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出版著述300余万字、音乐作品100多件、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1项。



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由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器乐系学生和该系部分青年教师组成。乐团规模为96人,三管编制,平均年龄21周岁。何平教授任乐团常任指挥,姜凌副教授任乐团团长。

青年交响乐团于2005年12月28日重新组建并正式命名,自成立之始,便以弘扬交响音乐艺术为己任,积极传播高雅艺术。。通过严格的教学训练和充实的艺术实践,乐团演奏水平不断提高,完好诠释音乐作品的能力明显提升。“走进交响音乐的世界”、“走进歌剧的世界”(何平教授主讲,。


贝多芬《爱格蒙特序曲》

18、19世纪之交与戏剧音乐有着密切联系的、单乐章的古典序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以后,在贝多芬成熟期的创作中得到了最终的完成。这时它已成为戏剧音乐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在歌剧或舞剧等的序曲中,作曲者往往以最简洁的手法来概括全剧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的音乐形象,序曲有时甚至可作为脱离戏剧而存在的交响音乐作品在音乐会上独立演奏。贝多芬是这种具有深刻艺术表现力的管弦乐序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爱格蒙特序曲》是这一领域中的重要作品。

贝多芬对同时代的德国诗人歌德怀着很深的敬爱,曾为他的许多诗篇谱曲,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友谊。歌德以16世纪弗兰德(荷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为题材的悲剧《爱格蒙特》使贝多芬感到十分激动,他为该剧写作了十段音乐,其中最流行的是序曲。《爱格蒙特》的音乐于1809年至1810年初之间在维也纳写成,1810年6月首次演出。

舒柏特

《第八(未完成)交响曲》

弗朗茨·舒柏特(1797-1828)是世界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多种形式与体裁的音乐作品。,在作品中他既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也反映出在忧伤的情绪中仍然充满对幸福和光明的渴望。舒柏特作有九部交响曲,他是十九世纪抒情的戏剧的交响乐的创造者;是他首次使思想和情绪在交响乐领域中得到了体现,舒柏特作品的交响性对欧洲交响乐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未完成交响曲》是一部标志着舒柏特器乐体裁创作的发展中已臻完全成熟的一部作品,它完全摆脱古典乐派影响,被认为是舒柏特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气息的室内交响乐的典范。它之被称作“未完成”,是指作曲家没有按传统的交响乐曲式写满四个乐章而言,但是作曲家已经在两个乐章里把所要表达的抒情形象和情绪,做到了详尽完美的地步。正如作曲家本人认为的那样;没有必要再在两个乐章之外补充任何东西了。


何平《北生活情景

作品创作于2015年2月,由4段情绪不同的音乐组成,是作者对年轻时在北方生活的回忆,其在民族风格基础上的多调性表现、序列手法的运用,以及配器中的点描倾向在这部作品中是显见的特点。


柴科夫斯基

《第六(悲怆)交响曲》

这是作曲家的最后一部作品,1893年3月完成,8月配器,10月28日亲自指挥首演于圣·彼得堡。过了9天,即于11月6日作曲家就去世了。《第六交响曲》可以说是作曲家一生的总结,他自己说过:“在这部交响曲里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在构思和创作这部作品时“深深的哭过”。首演后作曲家接受弟弟莫杰斯特的建议,用了“悲怆”的标题。

这部交响曲所表达的内容,是19世纪末俄国知识分子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柴科夫斯基最钟爱的一部交响曲,也是反映作曲家世界观和艺术成就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悲剧的结局发人深思,他引起人们对那个黑暗的、惨无人道的制度的永久的怀疑,从而激发人们为自由、光明、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柴科夫斯基运用交响乐这种形式,表现各种情绪、体验和感情,刻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在和声、配器等方面都探求到的不少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手法,对后人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全曲由4个乐章组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