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1 04:02:12
2016年9月23日,晴,周五。
今天要跟郑州最有故事的烧烤摊告个别。
照例,请打开音乐阅读以下内容。
今天,是新通桥老邓烧烤出摊的最后一天。
明天,郑州再也没有这么好吃,还这么有故事的一元一串的烤串了。
就依托着这家不起眼的小店,虽然连招牌都没有,老邓经营着郑州最有故事的烧烤摊,没有之一。
曾经,中国一半的摇滚乐队在7livehouse演出结束后,出门下楼坐在这里,撸老邓烤的肉串。
曾经,建业队经常在主场胜利以后,队员们专门坐车来,撸老邓烤的肉串,曾诚一次要吃20串烤腰子。
曾经,在郑州乃至全国都是顶尖的极限运动员车霖,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来这里撸串,一直到现在。
很多很多人,是吃着老邓夫妻烤的肉串长大的,这一点都不夸张。
今天,老邓说,他累了,年纪也大了,明天开始就不出摊了。
老城区的中心,新通桥,依然是郑州交通流量最大的路口之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每一个郑州人对新通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记忆符号,或是已经改头换面的中州影院,或是每月总会去几次买书报杂志的夜市书店,或是广州大酒店逢年过节的元宵和月饼,或是圆了无数人音乐现场演出梦想的7livehouse……
而在这些记忆符号中间,一间不起眼的小店和老邓夫妻烤的肉串,则是伴随着众多郑州人共同的味道记忆。
1996年,老邓夫妇开始做起烤肉串的生意,那时候,中州电影院还是郑州为数不多的高级影院之一,门口的方方正正的票房还没有拆除,老邓夫妇就在这对面,支起一个小小的摊子,那时候,来的顾客大多是看完电影的青年男女。
20年过去了,郑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州电影院也几次改造,从一个单纯的电影院,变成了livehouse、书店、大舞台、乐器行综合体。来往的人也更多了,这期间老邓搬进了这家小店,租用店面继续烧烤的生意。
20年,小店的店主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老邓的烧烤摊,却依然留在这里。
这是一个物价不断上涨的年代,尤其是最近,很多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家的房子又升值了多少多少万,可这么多年来,老邓烤的羊肉串却一直都是一块钱一串,熟客们多次劝他适当涨涨价,要不第一次来的人,听见这价格,恐怕都不敢相信烤的肉是货真价实的羊肉。
这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却又不得不认可的涨价理由。
可老邓坚持不涨价,原因他也不过多解释,依然是每天凌晨四点,由老邓媳妇从顺城街买回新鲜的羊肉,切块、腌制。
老邓烧烤的主要内容就是每个烧烤摊都会有的肉串、腰子、板筋、凹腰、烧饼和后来加上的鸡心、鸡翅,简简单单。
可味道就是不一样啊。
除了好吃的味道,人情味,才是老邓的烧烤摊最让人牵挂的地方,不太爱说话、会用面汤就这啤酒喝的他总是记得谁谁口味重,要多加一撮盐;谁谁的口味淡,辣椒只要少少的一点。熟面孔来了,就是直接做在凳子上,不说多话,老邓就知道准备多少肉,几瓶啤酒。
一个老顾客带了一群新顾客来,下一次,这些新顾客就变成了老顾客,再带一群新顾客来,就这么滚动地熟悉着。
整个晚上,老邓除了在屋里烤肉,就是在门口笑呵呵地迎来送往,每个来这里的人都好像是他的老朋友,一口一个邓哥、邓叔的叫着。
老邓的好人缘也让这家小店变得热络,店里戴眼镜的伙计也跟着忙活起来,
“眼镜儿,一盘毛豆,一盘黄瓜拼腐竹……”
“眼镜儿,五瓶啤酒,一瓶菠萝啤……”
“眼镜儿,有没有餐巾纸啊……”
老邓的媳妇,多是在坐在门口,边和食客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边把准备好的肉串起来,因为冰箱里准备的第一批肉串,很快就售罄了。
她显然比老邓更善于同大家拉家常,和很多这个年纪的妇女一样。但是从她嘴里蹦出来张淼、陆峰、王寿挺这些曾经的建业队员的名字,还是蛮让人惊奇的,她说建业队员们经常三更半夜来这吃烤串,说第一次看到曾诚,听他说一个人要20串烤腰子吃,自己都有点懵圈了。
“好像一年多没见曾诚了,马上要停业,曾诚再来就吃不到我们烤的串了”,说完这句话,她的眼神有些黯淡。她还不知道曾诚在国家队受了伤,去德国治伤要很久时间。
她并不看足球,不知道曾诚去了恒大,可是她却和一茬又一茬的建业队员那么熟悉,她一定很喜欢这些球员,球员们也一定很喜欢她。
4年前,7livehouse从健康路搬了过来,每每有演出的时候,这里就会变得异常热闹,各种奇装异服、奇形怪状的青年男女集中在这里,成了一场party。演出结束,歌迷退场,喧嚣散尽的时候,沈毅就会带着演出的乐队成员来老邓这撸一顿,一是近,一是熟悉,一是真的好吃。
沈毅一边掰着指头一边说,四年,每年200场演出,除去一小部分没吃过,基本上,全中国一半的摇滚乐队都在老邓这撸过串,太牛逼了!
在这里经营烧烤摊20年,老邓一定不曾想到过,最近这四年,他成为了无数郑州摇滚乐迷、民谣歌迷、金属死忠们最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老邓这,我来的次数不多,但是各路朋友们却不少来,上周还有几位在这撸完串喝得不省人事,在店里躺到天快亮。
前两天,一个朋友突然在微信上对我说,老邓这要停业了,来吧,我请你吃一顿。他是老邓这的常客,老邓两口从开始到现在的烧烤生涯,他如数家珍,甚至连老邓几个儿女的工作情况都了如指掌,他太爱这地方了。
他说附近住的车霖从五年级开始来老邓这,一直到现在还会经常来。他自己也差不多,他们都是吃着老邓的肉串长大的。
晚上,总会有看上去年纪并不大的男孩女孩一波又一波地来,无拘无束地,抽烟喝酒撸串,这是他们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生活。
晚上,也总会有一些独自前来的熟客,两个烧饼,一堆烤串,两瓶啤酒,他们的话总是不多,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吃,静悄悄地离开。
叫我来这里的朋友,这个晚上吃的并不开心,总是叹气,他是舍不得老邓,他说,这两天我就住这儿了。
离开的时候,还有人源源不断地来,老邓夫妻俩并没有因为是最后一天出摊而敷衍,依然是笑着迎来送往,紧张有序地忙活着,站好最后一班岗。
明天,每个人的生活都在继续,老邓夫妻也将开始新的生活节奏,不用早起去顺城街买肉,不用再熬夜站在烧烤炉前挥汗如雨,不再那么地忙碌。
我知道很多人会想念这个小小的烧烤摊。
这只总是叫不到身边来的喵星人也会想念老邓烤的肉吧。
=以上。=
□ 文/图:哪吒
□ 音乐:再见杰克 - 痛仰乐队
欢迎参加第四期“天空之城”
主题:你的枕边书
截止:9月29日(下周四)20:00。
重点:时间、地点无所谓,但要有你的书。
方式:留言给公众号后台,内容为“枕边书照片 + 城市 + 书里你喜欢的那句话”。
这是我看到的郑州
⑴ 二砂不见了。⑵ 废弃的炼钢炉。⑶ 庙李村拆迁。⑷ 郑州最无趣的照片。⑸ 这样的批发市场。⑹ 郑纺机,再见。⑺ 消失的农业路BRT。⑻ 文化路天桥没了。⑼ 纬三路变了。⑽ 限量版人民公园。⑾ 有性格的寺院。⑿电缆厂85米高塔的死亡。⒀郑州地铁二号线。
我们有一个微信群
哪吒 × 瓦力城市漫游记 出品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