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片《暴雪将至》

2022-04-23 22:40:15


此部电影由:段奕宏、江一燕 主演。就在前几天,段奕宏凭这部影片《暴雪将至》拿到了东京影帝。


《烈日灼心》后,段奕宏演起犯罪电影来,简直像开了挂一样。


2017年,段奕宏一共有四部电影上映。从上半年的《非凡任务》《记忆大师》到这个月的《暴雪将至》《引爆者》,全都是犯罪类型片。然而没有人会抱怨段奕宏怎么老是演同类型的电影,因为他在每一部影片中都全然不同。

由上到下由左至右依次为《非凡任务》《记忆大师》《暴雪将至》《引爆者》剧照


同样是反派,;同样是小人物主角,保安科长跟井下矿工也不同。感谢段奕宏,他让观众知道,真的还有演员不是“演什么都一个样”。


所以,段奕宏凭借《暴雪将至》拿到东京电影节影帝的时候,所有人都为他开心。


认真做事的人得到肯定与正义得到伸张一样,总能给予芸芸众生些许慰藉。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我们愿意相信,上天是公平的。


段奕宏凭借《暴雪将至》获得第30届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项



除了斩获最佳男演员这一重量级奖项,作为今年唯一入围东京电影节的华语片,《暴雪将至》还拿到最佳艺术贡献奖,同样值得祝贺。


东京电影节上展映过后,在场的媒体和观众评价该片为“迄今为止看过最冷的犯罪片”。现场的热烈反响,也导致影片的次轮放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下面我主要说说这部电影让我惊喜的部分。


首先是这部电影的底色构建


记得第一次听到《暴雪将至》时,我就很喜欢。影片在场景布置上花了很大的心思。最明显的一点,就来自于那连绵不绝的雨,和丧感十足的阴天环境。


有人看完点映就表示,光冲影片里这雨,就值回了票价。

众所周知,观众在正式进入一个故事情境中时,视觉首先感受到的是故事中的环境。


在《暴雪将至》中,雨,成为参与故事的一个重要元素


看的过程中,很难不把它同《七宗罪》联系起来。相似的是,二者都利用环境元素,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暧昧、混沌,并危机四伏的世界。

▲延绵不绝的雨让人对《七宗罪》中的罪恶城印象深刻


不同的是,《暴雪将至》将不稳定感做到了极致。全片90%以上的部分都是雨中拍摄完成


结合电影本身的犯罪悬疑要素,能不冷吗?


除了在天气上做文章,《暴雪将至》的环境营造同样也很不错


按照故事设定,影片的地点被放置在上世纪90年代湖南的一座落魄工厂之中。说到工厂,很多人会本能的想到东北。但实际上,熟知我国历史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在中国的南部(主要在西南),同样存在大量工厂。


这些厂区,曾经是一代人的回忆,它们是国家变革过程中一道抹不去的殇。


对于那些在厂区长大的朋友来说,观看《暴雪将至》这部电影会特别有代入感。看完后,我试图找寻这部影片想要传递的主旨,庆幸的是,发现我和导演的想法比较一致。


表面上看,《暴雪将至》说的是一起连环,但归根结底,它说的仍旧是大时代下的人物命运。


其关照的核心,是人


影片中,段奕宏饰演的余国伟,一个效益不景气的工厂保卫科小干事,,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期间,一桩让他曾一度看到了曙光,但系列变故后,他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


虽然电影花了大量篇幅去表现破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但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幕,回味之前看过的部分,你会意识到对罪犯的追踪不过是一个壳。《暴雪将至》最后的落脚点,其实是为了让观众去反思人物的遭遇及其背后所处的环境


这个我不想过多剧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我只是提醒你,千万别把它当普通的犯罪片来对待。


在一个如此厚重的背景下,我还想谈谈这部电影的创作手法

最最最最最令人满意的部分,是它从头至尾,没有对凶手进行任何直观的展现——哪怕一个局部的脸部特写都没有。


在磅礴大雨和斗篷的双重掩护下,抱着对真相的渴望,观众对凶手真面目的好奇心,从始至终被调动了起来。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心理是顺其自然的。


经典的犯罪悬疑片之所以精彩,正因为它利用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视角,通过层层递进的叙事手法,最后满足观众对真相的猎奇心态。


但不好意思,如果你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对待这部电影,可能会有小落差


因为《暴雪将至》压根就没想跟你去探讨“凶手是谁”这种同类影片已经说烂了的东西,它想要挖掘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即,真相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人在外力干扰下的挣扎和抉择


只要提到反类型的犯罪电影,我每次都愿意拿它举例。


还能有谁?当然是那部被外界“封神”的《杀人回忆》。


还记得吗?《杀人回忆》之所以被很多人奉为神作,就在于通篇下来,它同样没有向观众揭示凶手的真实身份。


所以被真相击溃的警官,才会因无法接受美国方面提供的鉴定材料陷入崩溃,而对嫌疑人实施殴打。

在那部影片中,导演想要探讨的是人在高压之中理性的崩坏与失常,并由此向观众展示了人作为生物的脆弱性。


警察的职责是查案,但这一特殊身份并没有让他们剥离作为小人物的局限性——他们也会犯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而这,同样也是《暴雪将至》尝试表现的主题之一

只不过在国企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影片《暴雪将至》让个体命运与时代交织在了一起,多了些对更宏大主题的探讨。


除了在话题纵深上比起国内同类电影更进一步,《暴雪将至》和《杀人回忆》两部作品在气质上其实是非常接近的


比如影片中段,有一场时长8分钟的追凶戏。据主创介绍,这场戏一拍就拍了11天,要知道,整部电影的制作周期也才64天。

除了环境本身带来的压抑感,影片用了如此长的篇幅去交代整个追凶过程中的细节,加上色调偏暗的配乐与剧情的无缝结合,让这一场戏具有高度的紧张感。


这样的感觉,在《杀人回忆》中也有。注意它的布景和光线等元素的运用,反正我当时看的时候真是替警察捏了把汗。


而两部作品出色的地方在于,它们能一直把这种紧张感和神秘感保留到最后。


这,也是我认为《暴雪将至》和很多国内同类电影不太一样的地方。它不像白开水一样让你看个透亮。因为它明白:


透得一干二净的白开水,没有回味的价值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和作品

请识别二维码关注吧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