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约音乐和菲利普·格拉斯

2020-11-20 21:39:23

简约音乐

  

六位著名的简约派作曲家:(顺时针顺序)莱奇、格拉斯、亚当斯、帕特、尼曼、赖利


  简约音乐在1960年代时被提出作为实验音乐中的一种音乐风格,这个派别大都展现以下的特色:

  如果不具功能调性(functional tonality),则强调和谐的和弦。

  乐句、或较小单位的figure、motif、cell会不断重复。加以难以捉摸、缓慢的改变、长时间极少或没有改变的旋律。

  以持续的低音、节奏或长音的方式暂停音乐演进(stasis)。

  简约音乐这个名词是由简约主义(或极简主义)派生而来,在“简约音乐”之前,有程序音乐或系统音乐等被使用在同样的音乐上,尤其是经由严谨规则所建构的此种音乐。


 

概论

 

  简约音乐可以回溯到19世纪的舒曼,而“简约”第1次被用来形容音乐则出现在1968年,迈克尔·尼曼(Michael Nyman)给科内利乌斯·卡迪尤(Cornelius Cardew)的作品“The Great Digest”所写的评论之中。尼曼稍后在他1974年出版的书中“Experimental Music:Cage and Beyond”扩张了他对简约音乐的定义。另外,还有一名自我定位为简约主义的音乐家Tom Johnson,也宣称是第1个使用“简约”形容音乐的人,他于1989年在Village Voice中这样描述简约音乐:

“简约主义的概念比许多人想像的都还大的多。在定义上,它包括了任何使用极少或有限制的材料而写成的音乐:只使用了极少量的音符、极少量的文字、或只为少数乐器所写的音乐,例如古钹、脚踏车轮、甚至是威士忌酒瓶。它包括长时间持续著电子合成低鸣声的音乐。它包括只用河流川溪的声音录制而成的音乐。它包括不断重复的音乐。它包括用萨克斯风音效建立音墙的音乐。它包括花费很长时间从一种风格转换成另一种风格的音乐。它包括任何使用所有可能被使用的音高的音乐(只要它们在C和D之间)。它也包括慢到一分钟只演奏两到三拍的音乐。”

  许多人(尤其是流行乐迷)发现简约音乐比所谓十二音列音乐或是现代乐派的古典乐还更易听。对另一些支持浪漫乐派或是更早音乐的人而言,容易感到简约音乐令人烦躁,因为它的不断重复性质、缺少复杂性、或缺少如程序音乐般的严谨。

 


简约音乐之父


  最重要的几个简约音乐家包括约翰·亚当斯、菲利普·格拉斯、斯蒂夫·莱奇,特里·赖利,拉蒙特·扬被称为简约音乐之父。

  在简约音乐之中还有简约层次的分别,可以从多方面观察一个音乐是否属于简约音乐:演奏的方法、音乐的结构、以及音乐的技巧。

  早期的格拉斯和莱奇的风格倾向十分的朴实,在主题之上几乎不做点缀,并且是小编制的作曲。因而,在Philip Glass的例子中,也就是管乐琴、管乐器(尤其是萨克斯风)、以及歌手;在Steve Reich的例子中,则是集中于小音槌以及敲击乐器。

  John Adams的作品常常是为古典的乐器及编制所写:管弦乐、弦乐四重奏、钢琴独奏。虽然上述提到四位音乐家都曾写过如此作品,但没有一位如同John Adams之密集。他的音乐较能够被古典音乐的欣赏者所接受,因为他的作品虽然带有简约的色彩,同时也注重古典的逻辑,尤其他没有其他人将乐曲演进长时间暂止的习惯。

  有些John Adams的管弦作品曾被描述为“maximalism”,不过此名词并不是所有评论者普遍同意的,查尔斯·武奥里宁(Charles Wuorinen)则在例外。

  这三位作曲家所注重的层面,正好用来展示简约音乐的三个极端层面:Steve Reich使用近乎机械的音色;Philip Glass大量使用意象上的材料,并且注重和弦;而John Adams则表现出现代乐派继任者的风采,不论是在节奏或是和弦上都更加难以预料。

David Cope在1997年归纳下列特质:

静默

概念式的音乐

简要

连续性:以一个以上的成分作缓慢演进

阶段性和规律性(包括反复性)

  简约音乐在音乐史上只有一个从视觉艺术所借用过来的名词,也许这是许多简约音乐家不喜此词的原因。Philip Glass的乐团初次演奏时,在他一位同属简约主义的朋友的画展上演出,他朋友不断的说道“这个词应该被禁用!”。

 

 

音乐特点

 

  简约音乐最大特色在于重复使用同主题的乐段、缓慢地或不加以改变来呈现和谐的整体。这类普遍使用的技巧以及层次的使用、乐段的阶段性就是所谓简约主义式的。这与后来所称的重复整个乐段有关,这同样不是史无前例的但肯定十分稀少。层次感用来表现一个乐段的进展,然后加入新的声音产生最后的效果。

  和谐的和弦指的是音阶之间合起来所谓“稳定”的声音,而和弦同样可以用声部进行的方法来分析。在简约主义中,和弦的这种功能通常不被使用。

  另一个简约音乐的特征是演进的阶段性,藉以提供音乐上的变异性。一个著名的例子是Terry Riley的“In C”,它不是写定的乐曲而是几个分散的乐段,由演奏者自行连接来演奏,然后随意停止。乐曲的整体结构,根据演奏者的选择就很不同了。

  简约音乐反复相同乐句,随着时间作出分支。使用这个技巧的著名作品是Glass“Einstein on the Beach”和Adams“Shaker Loops”其中的“number”部分。

  随着时间,简约音乐家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变化音的材料。例如Glass的“二号交响曲”和Adams的歌剧。另一方面也开始使用其他乐器的音效,最明显的就是电子乐器。简约音乐的影响力常常弥漫到大众音乐之中,例如Brian Eno和Mike Oldfield,以及电子音乐和House,后者的DJ们取材各式各样的音乐然后将它们重叠在一起播放。

  简约音乐领域确实是在有意的情况(所谓后古典)下发展出来的,他们受到Cage使用静默和层次手法的吸引,并希望为这种音乐加上更多旋律性。许多个别的简约音乐特点,在同时期的序列音乐(serialism)中也会出现,例如Berio的“Sinfonia”,或者是Morton Feldman的长音。

  这些特性也被另外一些音乐家采用了,他们反对二十世纪的和弦理论,常常是因为宗教因素者。这些作曲家常常回归中古时期和早期文艺复兴时的风格和合声,写出结构严谨的乐曲,而非tonal context。在这些人之中,Arvo Pärt有着不少追随着并且大量的作品和表演。

  简约主义有时会被赋予这样的意识形态:离开复杂的现代主义,而靠向后现代主义。尤其后者认为所谓音乐的进步是不切实际的,并不需要执著于开发更先进的作曲理论或是复杂的系统。这个论点,使得简约音乐有所本,不是采用所谓西方传统,而是内化了更多的“东方”精神,例如冥想、狂喜、或者专注。特别是Philip Glass,他认为所谓精致的或低俗的音乐的分野正在崩溃,而简约主义,因此而重要处在于它联合并且使两者对话。这个观点甚至不被所有简约音乐的听众所接受,但是当问题是关切它的表演、受注目和接受度时,则通常又会被引用。

  简约音乐常常被用于电影之配乐和其他媒体,藉以提供环境的或心情的烘托。它也被来自其他领域的配乐家所接受,例如Lukas Foss的晚期作品。

  最后,有些人(如Kyle Gann)认为简约主义在80年代就已经结束,在此之后的音乐应该被叫做后简约主义。根据Gann,后来的作品中固定出现的音调反复和凝结(stasis),和前代的作品比起来已成为一种僵化的原则。




菲利普·格拉斯


  菲利普·莫里斯·格拉斯(英语:Philip Morris Glass,1937年1月31日-),美国当代作曲家,简约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涉及了传统古典音乐的几乎所有体裁,并且在流行音乐领域有不少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格拉斯1937年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祖上是立陶宛犹太人,因为父亲开了一家音像店而从小对从贝多芬到肖斯塔科维奇的各个时期的古典音乐都有所涉猎,后来就读于朱利亚音乐学院,又赴巴黎受教于娜迪亚·布朗热。后来与印度音乐家拉维·香卡合作后对非西方音乐发生了浓厚兴趣,并独立发展出了自己的简约主义风格。他的音乐创作往往涉及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在谈到自己的信仰时,格拉斯曾说自己是“犹太-道教-印度-托尔特克-佛教徒”。



音乐风格及创作


  格拉斯的简约主义风格深受东方文化和流行音乐的影响,他的作品往往在一个牢固的自然音框架之中以五六个音符作为基础,没有和声变化而节奏极度稳定。他的音乐是有调性的,有的甚至带有浪漫主义式的旋律感,例如《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格拉斯还是一位重要的电影配乐作曲家,近期的著名电影音乐包括《楚门的世界》以及《时时刻刻》。




  为了增加乐友们对菲利普·格拉斯的了解和他的音乐特色,我们特别剪辑了两段格拉斯的视频,乐友们可以通过这两段视频深入了解。



音乐传记《认识格拉斯》



《采访菲利普·格拉斯》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