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0 20:08:24
想读这本古诗缘自一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带来的震撼。这两天细细读完全部十九首诗,却没有原先那么震撼了:满篇的哀怨颓唐,读得多了,倒也习惯了。
这些诗是南朝梁萧统选编的东汉末年(或说西汉末年至东汉初)的作品,乱世之吟,难免悲怆。借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的评论:“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简单点说,总共两类诗:伤别离(思妇诗和游子诗);叹生死(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且选六首进行简析。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一天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行行重chóng行行:行了又行,前路漫漫;重:再。胡马:胡地的马;越鸟:南方的鸟,越指南方百越。缓:宽松。弃捐:抛弃。道:说,提及。
【析】《古诗十九首》继承了《诗经》的抒情传统,对四言诗有所发展,被谓为“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承前继后,在此诗中可见一斑。“道路阻且长”取自《诗经 . 蒹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衣带日已缓”和柳永在《蝶恋花》的“衣带渐宽终不终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脉相承。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则让人想起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被“弃捐”的思妇倾诉相思之苦。而“弃捐”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未必是无情郎变心不归,也可能是被动荡的时局所阻,有家难归。对此诗偏爱有三,一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南北动物尚有家可依,反衬游子久久不归,人混到连动物都不如,实在凄凉。二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思念爱人让自己容颜黯然失色,没有爱人的陪伴,流年觉得都是虚度,这位多情的女子显然把爱人看作人生唯一的指望。三是“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女子不再提被弃在家的苦楚,只希望夫君在外好好吃饭。转为大白话就是:“你这个没良心的让我等得好辛苦!但我不怨你了,你要好好保重自己(我等你回来)。”笔锋一转,怨气化作鸡汤,一不留神被洒了一身狗粮,让人从冗长沉重的哀怨中走出来,感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注】郁郁:草木繁茂的样子。皎皎:洁白明亮的样子。窗牖yǒu:窗户。娥娥:女子姿容美好的样子。倡家女:以歌舞、奏乐为业的女子。荡子:羁旅在外、远游忘返的男子。
【析】汉乐府有一首题目相近的《青青河边草》,后来被琼瑶阿姨写成了爱情小说。这首诗也讲爱情,但讲的是怨妇的单相思。我最开始是被诗中六处叠词吸引,觉得叠词有一种轻盈的灵动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性。“青青”“郁郁”从色彩和气势上渲染了春光韶华;“盈盈”足见女子曼妙体态;“皎皎”既指月光皎白,映出女子似雪的面容;“娥娥”所描绘的美貌给人一种妖娆的暗示(譬如《白鹿原》里田小娥迷惑了那么多男人),也符合思妇曾为倡家女的身份;“纤纤”可见女子双手光滑细腻,倚栏凭望。这首诗主旨是最常见的弃妻埋怨浪子,却在语言细节上别具特色。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擢zhuó:伸出。札札zhá:嘎吱嘎吱的声音。机杼zhù:织布机。不成章:织不出什么花样。脉脉:凝望的样子。
【析】这首思妇诗借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主旨未见新意,语言上也是以叠字见长。我只觉得书中对传说的注释很有意思:织女为天帝孙女,终日纺织云锦。天帝可怜她,许其嫁给牵牛星。未料织女因此辍织,天帝大怒,责令二人隔河而居,每年七夕得一会。呵呵,我读完就笑了:这天帝太虚伪了,又要做慈父,想赐织女幸福;又要做严父,不准她黏着新夫耽误了工作。如今社会对职业女性的要求是否也有些相似呢?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注】陵:大土山,高大的坟墓。磊磊:石头堆积的样子。冠带:本义为帽子和腰带,借指身份显赫的人;索:寻求,寻访。长衢:大道;夹巷:狭窄的巷子。双阙:古代宫门两旁的高台。极宴:豪奢的宴饮。戚戚:忧惧的样子。
【析】陵上见青柏,以柏之常青,石之常在,对比人生的短暂无常。人来到天地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像远行客一样,要匆促离开。既然世事不可预料,不如饮酒千杯,不如策马奔腾,不如游戏人生,不如求取功名,何苦让自己忧惧重重?这一气呵成的潇洒,其实都是作者的自我安慰。想必写诗之人一定处境拮据,明明只有薄酒,却骗自己说是醇酿;明明只有驽马,却也要装作意气风发。在洛阳这样繁华的大都市,多的是达官贵人,王侯第宅,极宴相娱,但他能做的不过是艳羡和感慨,借纸笔表露生不得志,世道动荡,生死无常的喟叹。在我看来,他活得明白,懂得人生难得糊涂,不如行乐当时。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注】去者:死去的人。丘与坟:坟墓。犁为田:犁为农田。摧为薪:折断来做柴火。白杨:古代平民没有坟墓,下葬时以杨柳为标识。还huán:返还。里闾:故乡。无因:没有因缘。
【析】这首诗对生死的伤叹更加触目惊心。直接把坟墓摆到你面前,还有被犁为田的古墓,被折去烧柴的松柏,都渲染了死亡的阴森凄惨。另其它两首古诗也有类似渲染死亡和生命无常的诗句,显示动荡的时局下人们已经敢于直面生死问题。《回车驾言迈》的“奄忽随物化”;《驱车上东门》的“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而此诗深得我心,还因最末两句笔锋一转,转为思乡情愫。可悲的是,思乡却无因缘归乡。这不禁让人遐想原因:是因为功名未立?还是因战事阻隔?还是家中已无人等候,回去也只是一座空巢?未答的问题给诗歌留下了别样的凄凉。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注】千岁忧:为子孙后代打算,忧虑重重。秉烛:手持蜡烛。来兹:日后,将来。爱惜费:吝惜钱财。王子乔:传说中得首成仙,乘白鹤而去的仙人。等期:同作样的期待。
【析】以前我听到“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句话,误理解为:人没活到一百岁,就会有各种种样的忧虑。现在看来,我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有多少人活得到百岁?一般人根本活不到一百岁,但还是会执著地为一千年以后的事情忧虑。所以,写诗之人认为,应当秉烛夜游,不分白昼地纵情娱乐——这一愿望已经由现代人实现了,多亏了电灯,人类一百多年来的工作和娱乐从来不分白天黑夜。写诗之人不仅是贪玩享乐之辈,也是通透聪明之人。他既鄙视守财奴的愚蠢短视,也不屑求仙求道之人的虚妄。他看得明白,人生就这么短暂,最重要的是把当世的乐事行完,因为等不到来世。这种观点让我想到了《红楼梦》中薛宝钗有一次对贾宝玉的评价:“不好,他悟了!”看来,大悟之人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如宝玉最后结局一般,丢了尘世烦恼,去做和尚,一了百了;二是如“竹林七贤”一般,纵酒,放歌,肆意酣畅。
人生不易,有生离,有死别,一世如蝼蚁,如何不行乐?或许根本不值得来到这人世;如果已经来了,就不值得为它忧虑。把心放到肚子里,该玩玩,该求名利的求名利,不屑名利的自做你的居士浪子,总之,各自安然,给自己一个好交待。实在不必像诗中的思妇那样,把幸福寄托在渺茫的远方思念上,或者已逝去的温柔回忆上。不值得生,不值得死,更不值得为这人间落泪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