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 17:04:50
莫扎特视其为人生挚友
贝多芬与他虽无血缘羁绊却胜似父子
他出身贫苦人家
却步步向着音乐的圣殿执着前行
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还被冠以“交响乐之父”的美名
他就是谦和温柔的海顿爸爸
美妙童声,令他“喜忧参半”
1732年3月31日(也有一说为4月1日),奥地利南部风景秀丽的罗劳村中,一对夫妇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以修造马车为生的父亲与善良贤惠的母亲,用勤恳的劳作获取微薄的报酬维持着家庭的生计。
夫妻俩没有机会学习音乐,却热爱着这一门高尚优雅的艺术,那时又有谁会知道,这种对于音乐的喜爱也在无形之中渗入了海顿的生命,最终令他成为了影响古典音乐发展的“交响乐之父”。
1738年,6岁的海顿早早离开父母,被亲戚带到维也纳接受教堂唱诗班的训练。也许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海顿幼年时期甜美的声线让他成功入选童声合唱团。9年的歌唱生涯,不仅让海顿有机会接触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还为他积累了不少音乐知识。
然而16岁那年,变声期的到来让海顿原本顺遂的“歌唱生涯”面临了困境。曾有资料记载,当时合唱团的音乐总监担心海顿失去甜美的嗓音,说服海顿进行阉割手术以保童声,好在海顿的父母及时制止,才避免悲剧发生。而海顿也在一次为奥地利女皇所呈现的演出中,因沙哑的声音而受到指责,最后被逐出合唱团。
被迫流浪街头的海顿只得做起自由音乐人。为了生计,他当过钢琴老师,也做过多份与音乐毫无相关的工作,却始终没忘记爱音乐的心。居住在朋友为其寻找的一间小阁楼里,唯有一架陈旧的羽管键琴与他相伴。但海顿却对他的第一本传记作者这样形容那段困苦的日子:“每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被虫咬坏了的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旁边时,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海顿的第一首四重奏和第一首歌剧《新跛足魔鬼》是在他作为意大利作曲家尼考洛·波尔波拉(Niccola Antonio Porpora)的仆从期间完成的。抱着对音乐的执着与热血,海顿努力学习作曲,提高自身的音乐造诣。受早年教堂唱诗班环境的影响,海顿的作品也离不开宗教主题,1750年完成的F大调小弥撒曲,便是他早期的一首宗教主题作品。
为仆三十年,唯有音乐让他有所慰藉
2
对音乐的执着以及愈发娴熟的音乐创作能力,让海顿在贵族圈收获了不少赞誉。1761年,海顿被当时匈牙利最具权势的保罗·安东·艾斯特哈齐王子任命为宫廷副乐长,也自此开启了长达30年的“仆役生活”。
我坐在我的荒野里,几乎没有人类和我在一起,我是很痛苦的......最近几天我也不知道我是乐长还是剧场验票员......要知道经常作奴隶是很可悲的......
音乐仆役的生活不仅枯燥,还具有约束性。海顿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公爵给出的音乐命题,压力巨大。
但回顾从副乐长到乐长的30年间,性格开朗幽默、为人温和的海顿最常以身边的人事物为灵感,创作出大量音调欢快明朗,活泼且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不仅深受宫廷贵族的喜爱,也为他的生活找到了调剂方式。
亲王总是对我的作品感到满意。我不仅经常受到鼓励,而且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我可以进行实验,观察什么产生了效果、什么减弱了效果,我可以改进、替换、作一些增删,可以大胆地按我喜欢的那样去做,我与世隔绝,没有人来扰乱或折磨我,我被迫成为“独创才”。
尤其在担任乐长的后半阶段,恢复半自由身的海顿放宽了创作范围,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将作品发表出版,这也促使着他创作出了更多格调淡雅又充满古典主义美感的音乐作品。
其中,以克罗地亚舞会中悦耳的音调为灵感所创作的《D 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便体现了海顿作品中独特的美感。
3
晚年时期的辉煌与荣耀
海顿的仆役生活随着尼古拉斯一世的离世画上了句号。恢复自由的海顿接受同伴的邀请,前往伦敦发展。那时的他,早已是拥有众多听众的音乐大家。 在伦敦他面对的不再是皇亲贵族,而是为他慕名而来的音乐听众。
他不再有任何约束,尽情发挥着自己的音乐灵感。他前后两次往返于伦敦,被授予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学位,同时在此期间完成了交响乐《鼓声》,《军队》,《伦敦》,四重奏《骑士》等重要作品。
其中交响曲《鼓声》在首演后,《每日晨报》一位未署名的评论员报道到:“《鼓声》与海顿以往的作品不同,尽显天才的笔法。引子激起深刻注意,快板引人入胜,行板的再次重演,小步舞曲俏皮又可爱。”
幽默温和的海顿一生为音乐而执着
面对动人旋律
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这美妙的艺术中还有那么多要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