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筝-蒙古筝曲音乐特点

2020-09-16 20:17:34

       我们主要探讨雅托噶乐的音乐特点,因为21弦筝演奏的蒙古筝派曲目的创新创作很多都是借鉴雅托噶乐的音乐特点。

       雅托噶演奏有用于为蒙古民歌伴奏或自弹自唱以及纯演奏两种形式,它们都与蒙古民歌,如长调、短调和呼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声音阶、跳跃幅度大、低音和弦厚重悠长


       雅托噶同样采用五声音阶定弦法,有四种主要的定弦法:查干调 ( 1 = D) 、哈格斯调 ( 1 = G) 、黑勒调 ( 1 = C) 、递格力木调 ( 1 = F) ,但是雅托噶定弦法又有其特殊之处: 把主和弦及属和弦,以四、五度关系安排在琴的主要音区部位。这样的定弦方法能够使低音和弦效果更加厚重悠长、浑然天成,加强旋律中骨干音的用,方便多次大幅度跳跃音阶的使用,使雅托噶乐更贴合蒙古民歌的旋律特点和感情风格。

阿斯尔风格浓郁

        阿斯尔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乐种,是器乐曲的总称,是元代蒙古族宫廷宴乐的“活化石”。阿斯尔最初是属于皇家贵族音乐,直到 1675 年,宫廷乐手流落民间,促进了阿斯尔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阿斯尔通常是以四胡、马头琴、三弦、火不思等乐器,在婚庆或宴请等较大型的礼仪活动中演奏,目的是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演奏的器乐曲可分为三类:大曲、小曲和回回曲。大曲有《哈八尔图》《蒙古摇落四》等十六首,小曲有《哈尔火失哈赤》《阿林捺》和《削浪沙》等十二首,回回曲有三首,《清泉当当》《马黑某当当》和《伉里》。

       阿斯尔在雅托噶乐中广泛使用。在雅托噶乐中,属大曲中的《白翎雀》尤为突出。该曲是元世祖在位的时候,由教坊的乐工硕德闾创作的。这首乐曲在忽必烈听后还做出了修改,采用了铮铮诉弦和拟声的表现手法,描写百灵雀雌雄和鸣的倾诉 ,以表现其刚烈。雅托噶的独奏是由十首《阿斯尔》为主要演奏曲目组成的套曲。这十首曲子可以分成三类:由民歌转化成的阿斯尔器乐曲,如《古力查干阿斯尔》,旋律性极强,富有歌唱性;由汉族民间乐曲融合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器乐曲,如乐曲《巴布尔阿斯尔》源于汉族民间曲牌《八板》;纯蒙古风格的器乐乐曲,如《阿都沁阿斯尔》在强拍上全部使用“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频繁使用马步弹奏法,突出蒙古特色。

       由于阿斯尔本身曲调繁多,用法丰富,我还未总结出一个整体风格特点,所以暂且称其为阿斯尔风格。

歌乐不断、酣畅淋漓

       蒙古族民歌大都比较短小,因此蒙古人常常会进行曲目联唱,同时在雅托噶的弹奏过程中加入前奏和过门式的间奏,达到歌乐不断的效果。当演唱者需要演唱不同调式的歌曲时,就会弹奏一个间奏,方便演唱者找到歌曲的主音。所以雅托噶乐中常常会有间奏和前奏,为两首歌曲提供一个自然动听的过渡。雅托噶乐主要有两大间奏:平调和八普。平调是羽调式曲目的间奏、八普是用在徵调式民歌间的前奏和间奏,它们都是没有歌词的旋律片段。

尾音化归、收束圆满

       雅托噶艺人在即兴演奏雅托噶为歌唱伴奏时有一套固定的改编模式,即每个乐句的结尾处,用同低音八度和下属音或咬住尾音的加花变奏结束,这就达到了很好地收束歌曲尾音的效果,体现出雅托噶乐伴奏民歌的紧嵌贴合,也符合蒙语的语言特点。

灵活多变、不羁随性

       同一首雅托噶乐曲,让同一位雅托噶艺人演奏,可能每次演奏都会有些地方不一样,每遍的演奏都可能用不同的指法,进行不同的变奏加花。这与当地的民俗风情和蒙古族豪放不羁的性格有关,这样的民族特点也使雅托噶乐曲本身灵活多变。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