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夫曼为啥不让郎朗、王羽佳参赛?古典音乐还能预防犯罪?

2020-09-18 19:58:53


“我完全反对比赛……我从来不允许郎朗和王羽佳参加比赛。”——加里·格拉夫曼


这是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日前接受采访时说的话。格拉夫曼是前柯蒂斯音乐学院校长,郎朗、王羽佳、张昊辰都是他的学生,他自己也是非常棒的钢琴家,所以对于如何培养一流的钢琴家,他的认知是深刻到骨子里的。

 

赢一场比赛,奖金、鲜花、掌声全有了,当然更理想的是,你得到伯乐的赏识,从此走上职业道路。但是,代价呢?


就像格拉夫曼在采访中提到的,要参加比赛,你一定会选择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曲子,平常练习的也都是这些,久而久之,你只在有限的曲目上打转转,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格拉夫曼为什么不允许郎朗和王羽佳参加比赛呢?除了上面说的代价,更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


其实,一位钢琴家能不能被伯乐相中,是否参加过比赛、是否在比赛上拿过名次,并不是唯一的标尺。指挥家们是内行,谁好谁坏,谁有可能成为以后的大师,他们一听便知;公司经理们在这方面可能不在行,他们更倚赖的,是其所熟识和看重的艺术家们的推荐。


格拉夫曼和很多指挥家、唱片公司合作过,有丰富的人脉资源,郎朗、王羽佳的声音,可以通过他传到那些人的耳朵里。一旦得到认可,他们的职业道路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而不需要通过一场比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是一条代价更小的通道。


格拉夫曼还提到张昊辰。听过他演奏的行业大拿,都说他棒极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马上和他签约。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去参加比赛了,因为他没什么可损失的,他的职业发展通道已经打开,比赛对他来说不再是负担,而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所以张昊辰参加范·克莱本钢琴大赛,格拉夫曼没有阻止他,当然,人家最后还是拿了第一名。说到底,实力还是第一位的。


在文艺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人们


最近两年,全球政教界好像刮起了一阵文艺风。


,引发人们热捧;法国小帅哥马克龙刚上台就被扒出他“文艺青年”的身份,曾经学过10年钢琴;紧接着,普京大帝又在一带一路论坛上即兴弹奏了一段钢琴,且不说他弹得像不像刚学过两天的,至少人家表情很投入啊!



上周四,马克龙又上了头条。这天晚上,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上演了一部交响童话——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音乐由法国共和国卫队交响乐团担纲,马克龙亲自负责剧中的旁白。这是一场为孩子们举办的音乐会。


演出的效果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听听摇滚巨星David Bowie解说的《彼得与狼》,不知道马克龙和他,有没有一比呢?




创造历史——歌剧舞台上的第一位跨性别女性


露西亚·卢卡斯(Lucia Lucas)是一位跨性别女性,但却有着男中音嗓音。今年5月,她将在美国塔尔萨歌剧院(Tulsa Opera)演出,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站上歌剧舞台的跨性别者,而且唱的还是主角——莫扎特歌剧中的“唐璜”。

 

第一次登台,就要演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花花公子,和现实中角色的反差极大。不过,卢卡斯说,她已经习惯了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

 

这样的身份,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比普通人付出多不止一倍的努力。平常说话对她来说都是训练,她要刻意抬高自己的嗓音,为在舞台上唱男中音打好基础,因为声音一旦掉下去,就不容易再回来了。


正应了那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一位跨性别者来讲,更是如此。


“2022年,音乐节舞台上的男女比例将达到50/50。”


音乐界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一直存在,男性一边倒,世界各大音乐节的舞台基本都被男性音乐家主导。


去年,一份BBC的调查数据显示,英国14个主要的音乐节,在过去十年660场压轴演出中,只有37次是女性;今年英国的无线音乐节(Wireless Festival)被不少明星批评,因为3天的演出只有3个女性音乐家露面。


不久前,由英国PRS基金会发起倡议,包括英国逍遥音乐节、利物浦Sound City音乐节、德国爱登堡歌剧音乐节在内的全球45个音乐节向全世界发出宣告,到2022年,它们的演出阵容男女比例将达到50/50。


为了弥补音乐界、乃至整个社会男女性别的失衡,这或许会是个不错的开始。


古典音乐可以预防犯罪?


芝加哥市中心有一家7-Eleven,它看起来和其他便利店没什么不同,但听起来有点不一样。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都能听到贝多芬的交响曲。


不久前,店里的收银员库马尔发现,每天都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在店门口晃来晃去,而且总是同一拨人。偶尔还有几个醉汉,拿着啤酒瓶,在门口横七竖八地躺着。还有一些乞讨的人,向进出的顾客讨要零钱。


于是,一个店员建议:“不如我们在门口安个喇叭,放放古典音乐吧?”于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七重奏、弦乐四重奏轮番登场,结果呢?“现在好了,店门口清清静静,一个人也没有。”库马尔说。当然,“店容”整洁了,顾客也随之多了起来。


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靠的并不完全是那个店员的聪明才智,这是一个30年前就实行过的老办法。1980年代,7-Eleven就在停车场播放音乐,驱散聚众的不良少年。


甚至,芝加哥也不是第一个开先河的城市,美国全国各地都冒出过类似的举措。比如早在2001年,弗罗里达警方就在一个犯罪事件高发的街角播放莫扎特和贝多芬。结果,犯罪率大大降低。


古典音乐,有这么吓人吗?




仲夏夜之梦 ——“音乐之友”德奥终极之旅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