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9 01:26:05
选自:《简明牛津音乐史》
原作者:
我们必须转向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的埃及,才能对乐器的发展和青乐的作用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当然,埃及音乐的起源要比这个时候更早,但是不会和美索不达米亚音乐一样早。大致上和乌尔王室墓地同时代的大量第五王朝时代的浮雕上描绘了与美素不达米亚有关的乐器。(关于拍板和摇响器等更多的原始乐器的描述出现得还要早些,但古代丧葬船上所画的"号角"却似乎是用来伪装人声,而不是演奏音乐的。
尽管古王国时期(公元前约2635年至前2155年)的乐器几乎没有保存下来,但是当时的浮雕和绘画一般来说比美索不达米亚的精确,而且也可能比较确切地知道它们的名称。在萨忙拉的蒂和梅雷卢卡墓的浮雕中,在吉萨的卡耶曼赫墓的上层建筑里的绘画中,都描绘了一种称为宾特的弓形竖琴,这种琴的式样和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的乐器差不多,通常有五至七根弦,但有比较先进的共鸣腔,有时还装饰以荷鲁斯的眼睛;很长的笛子通常没有指孔,吹奏者手持它时要使笛身保持倾斜;比较短的双管根据后来的标本只有块,人们曾称它为“双单簧管”;还有叉形的拍板和手鼓。乐师们通常坐着,他们中至少有一架竖琴,有时候是两架,还有一支长的笛子——也许是一根伴音管;每一个演奏者都面对一个歌唱者,这些歌唱者都把左手放在左耳上,相互之间作一些常规的手势,这些手势也许是用来帮助记忆的,它们与今天科普特人在圣事吟唱中所用的手势十分相像。正如有些美素不达米亚图画所示的那样,歌唱者有时会卡住自己的喉咙。如果有人跳舞的话,他们就会拍手或使用木制或象牙制的拍板;但这舞蹈(有时是无声的)看来是很有节制的。
中王国时期的宗教乐器为一种女神崇拜的叉铃
第十八王朝的艺术发展,堪比文艺复兴
自希克索斯王被废黜以后,在第十八王朝,即新王国(公元前1550年至1080年前后)第一个王朝的统治下,开始了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这个时期可同意大利文艺复兴相媲美。这个时期出现了卡纳克和卢克索的神殿、在阿苑信奉异端和一神教的阿亨那腾及其王后尼费尔蒂蒂、在底比斯恢复旧宗教供坦哈蒙,甚至还出现了若干激发艺术创作的宗教变革,它们促进新的信仰的产生,并在更广阔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旧的信仰。当时的国际交往十活跃。在阿玛那,迈锡尼工匠为新的首都进行装饰,他们在战争与和平的环境中同米坦尼人、卡锡人和赫梯人进行频繁的接触。音乐也加入了这次文化大扩张;演奏新式乐器或精心制作的老式乐器的音乐家们大量出现在壁画和浮雕上;其中有些乐器一直保存到今天。
大的弓形竖琴仍然十分流行;还引进了弯曲更加明显的弓形竖琴,它的底部加上了支撑物,以免共鸣箱接触地面。另一种新式弓形竖琴比较小,有三至四根弦,由演奏者背在肩上。在亚美诺菲斯统治时期,又出现了另一种十分轻便的竖;竖式共鸣箱和琴颈与其下端成直角。三角竖琴不像弓形竖琴那祥流行,但它影响了弓形竖琴的形状,导致一种略呈弓形的竖琴产生,其共鸣箱上端的琴颈突然折成水平的直颈。关于这种琴,可参见底比斯的拉美塞斯三世墓(公元前约1166年第二十王朝)中所画高达六英尺的两件大乐器。它们分别有十一和十三根弦。通常是七根弦的里尔琴采用了一种崭新的形状,它的两臂按不等的长度精心地弯曲着,从而使横杆不再与共鸣箱平行。我们不完全知道这是哪国乐器,因为在阿亨那腾时代用拨子或手指演奏的少女似乎是叙利亚人,而它最早的名称(公元前约1200年)克那那乌尔却像是闪米特语。到这一时期的后叶,琴臂成了等长的,并冠以雅致的兽头。公元前1500年前后,美索不达米亚的琉特琴也正式被接受了。这一时期的乐器实物,一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有一件藏于开罗博物馆,它发现于一个名叫哈莫西斯的乐师墓地。此后,人们在绘画中表现了大量乐器。共鸣箱一般较小,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表面常包有兽皮或羊皮纸琴颈很长,通常有两根弦(哈莫西斯的乐器为三根弦),用拨子弹奏。男性职业乐师喜欢用很大的琉特琴,而女奴(通常赤裸着身子)则使用比较小的琴。(在底比斯的纳赫特墓中,有一幅图特摩斯四世时期的壁画,画中的琉特琴弹奏者赤裸着身子,而那些演奏双管和竖琴的同伴却都穿着衣服;这幅画也许是有意义的。)
纳赫特墓中的少女吹奏两根叉开持着的管,那是这个时期所特有的。第十八王朝开创以后,那种平行系在一起的双管很快消失了,长长的、单根的管就更少了。管总是由女人吹奏的,而小号则自然是男人所用的乐器。在新王国时期,小号在军队和其他队列中的作用已十分明确;它不再像过去是一种有疑问的乐器。目前,开罗博物馆藏有从图坦哈蒙墓中发现的两件非凡的乐器,其中一件用铜和金制成,另一件则是银制的;它们都有漏斗形的喇叭口,但却没有真正的吹口;管子的顶端有个金属环,这大概就是吹口了。1933年,珀西瓦尔·柯尔比用这两件乐器各吹出两个音用银质乐器吹出第四泛音(音色比较沉闷)和第十泛音(音质比较明亮),用另一件乐器吹出了较高的音。但是,小号仍然主要用以发信号,以后的三千年内还是这样。在新王国时代,打击乐器经常作为工艺品出现;例如,拍板有时用象牙制成,并被刻成小手的形状。图坦哈蒙墓中有五件这样的乐器:用镀金木块制成的叉铃、钢制叉铃、象牙制的响板等等。在图特摩斯三世时代,又出现一种奇怪的长方形的鼓或铃鼓,通常由妇女配合着其他乐器演奏。同一个时期,人们在每年洪水涨到最高点的时候庆祝阿蒙节,神与配偶带着他们的儿子由水载着从卡纳克送到奥佩特(卢克索);有关这个节日的艺术作品中还描述了一种桶形的鼓。
但是,公元前3000-前1500年,许多人口稠密的人类共同体在大河两岸和东南亚沿海平原兴起,散布于从孟加拉延伸到中国各地。这些社会依靠韬米和根茎作物为食,并发展了大量航行技术。但是没有任何文明的复杂程度能够与中东文明相比。技术专业化、,都无法与中东相提并论,也许季风气候地区的气候条件使大规模灌溉所需的共同努力不再必要,的确,在更湿润的地区,这甚至显得荒唐。
绘画艺术使我们了解到许多关于乐器及其演奏的知识:大量的女乐师(不仅是大户人家的女奴,还有神殿乐师)、男性盲人歌唱者和竖琴弹奏者等等,这确实表明了演奏者不再面对着做手势的歌唱者了。然而,这些艺术作品在提供事实根据的同时,也提出不少问题。大量带着琉特琴和叉开的双管的女奴的流入,无疑是军事上胜利的结果。但是为什么乐师都是盲人呢?手势的消失意味着什么呢?也许人们已经发明了一种书面记谱法,但是至今为止,除了一些零散的记忆符号外,还没有发现任何可信的证据。尽管人们提出许多理论,仔细测量许多保存下来的笛管及其指孔,计算琴弦并考察图中手的位置,仍然不知道当时是如何调音的。可以肯定,埃及人和苏美尔人一样,也用过一种低音管。如果在双管的第二根管上开一个或几个孔,只要用手指或蜡就可以改变低音管的音高。但是旋律管、竖琴或里尔琴到底能奏出哪些音程则无法知道;我们只知道,这些音程不会是半音,当然,亚洲琉特琴可以奏出小而多变的音程。关于音程排列的样式,我们知道的就更少了,当里尔琴和笛管一起演奏或者琉特琴也加入其中时,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能奏出同一个旋律。
众多的文学作品证实了从图画和浮雕中了解的音乐的一般作用在家中和在宴会上,在行进的队伍和葬礼中以及在神殿里。但是音乐对于我们的最大价值却在于和苏美尔人一样的叠歌、礼拜仪式经文的应答结构、赞美诗和哀歌中,这些都会反映在他们用以吟唱的音乐中,并决定音乐的形式。而圣歌和圣咏通常是用乐器伴奏的。
第十八王朝的艺术发展,堪比文艺复兴
第十八王朝以后,艺术进入了大萧条时期,但是很难说这到底是因为当时的音乐活动减少了,还是关于音乐的描写减少了。。艺术得以繁荣的相对和平与兴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王权的削弱以及来自海上和陆地的外部压力。其中有被拉美塞斯三世击败的“海盗”,他们包括达努人——这可能就是达瑙人(希腊人)——和佩勒塞特人——他们肯定就是腓力斯人,或许还有希罗多德所说的佩拉斯吉人(逃亡的迈锡尼人?)。最后,埃及于公元前7世纪被亚述人征服,公元前6世纪和前4世纪被波斯人征服,随后又于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
尽管在这段漫长的时期内,埃及文化有过几次复兴(如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之间的第二十五王朝和第二十六王朝时期),但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影响,并逐渐融入了一般的地中海东部文化。我们可以认为,埃及音乐是地中海东部音乐的主要部分,而且乐器式样的改变不像音乐风格和习俗的改变那样大。确实,古代乐器的形状仍然通过民间流传一直保持到今天,例如被称为纳依的长笛和被称为朱玛拉赫的“双重单簧管”,以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的古埃及式里尔琴。但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公元前9世纪的乐器和音乐演奏的情况,必须首先考察美索不达米亚。
关 | 联 | 装 | 逼
同时代其他音乐——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音乐起源
同时代文明——古埃及文明
同时代文明——印度、地中海、东亚和美洲文明
by 处女座自不黑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