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01:56:41
有些歌是可以读的诗
有些诗是可以唱的歌
在“音乐与诗”里可以遇见相似的灵魂。
音乐与诗,其实都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纪录和表达。
它们既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渠道,也是我们了解并释放自我的最佳方式。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海子
(周云蓬-九月)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是海子诗作《九月》中的一句。
曲的原作者是张慧生,经过周云蓬的改编和演唱之后,这首诗、歌得以被更多人熟知。
这首诗与歌,让人惊叹地连成一体,几乎难以分辨究竟是谁塑造了谁。
从诗的意味,到歌的意蕴,写诗的海子、作曲的张慧生,如同一个人的身与影一样,仿佛站在草原上,却仿佛在别处的远方,弹着琴,唱着歌,不知道是泪水呜咽,还是琴声飘动。
然而,第一句诗(歌)是这样的:“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站在不存在的草原上,众神死亡。
2001年,海子逝世12周年。同一年的11月,张慧生在北京。
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悲伤。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黄磊)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表达了作者追求那种“回到生命本体中去”的诗歌理想。
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
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公子驾到了。
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诗人那段罗曼史的影子。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
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
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就与你拂袖而奔
整个灵魂交付与你
想变成天上忽明忽暗的云朵
想吃掉世上最美味的一切
一想到你呀 我这张脸就泛起微笑
爱你就像爱生命
爱你就像爱生命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
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
你是我不倒的旗帜
爱你就像爱生命
爱你就像爱生命
——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出自王小波李银河一封未面世书信,一个人最珍贵的是生命,爱一个人如爱生命,这不能不说是对爱人最极致的爱恋。
自1977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相识,开始书信往来,到80年代二人在国外求学,一直到90年代,王小波辞去职务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去世。这本书装进了两个人真挚纯净的爱情,也装进了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
如果有来生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
初识这首诗,惊讶于它的美好,几个短小的句子就把一个女子娴静、淡然、独立的姿态刻画了出来。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
“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时然说道,“在她的作品里,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让人读了充满自信并且变得无比豁达。”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词的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 木心
木心先生的《从前慢》征服了多少人的心。
人们爱的,是朴素从容的故景,和旧日中国人对待生活隆重端然的态度。
摊开先生的诗集,或吟或唱,诗句中的宁静感便能带领我们回到老时光,忘却了身处车水马龙的都市,快餐食品,和速食的爱情。
每个人对先生的少年早时都充满了渴慕。
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李白
《清平调》是李白千古流传的绝句,他是写给杨贵妃的。
字字艳丽,句句芬芳,将人面与花容融在一起,云想衣裳花想容,人、物交融,写此而意在彼。花光满眼,人面迷离,美人玉色,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渡口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年华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席慕蓉
席慕容的诗,时常满怀着少女的青涩,就如后院一朵纤弱的纯白小花,心思分明但又不失诗的构架。
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北岛
在朦胧诗时期,北岛喜欢使用判断意味的句式。
诗人有一些重要的话,一些有关人的生活,有关社会历史的真相,急迫需要表达。
他大胆地叩问世界,叩问人性,叩问一切,以求在峰回路转之后,修成豁然开朗的正果。
《一切》,正是其中代表。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李叔同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这首《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叶芝
这无疑是一首温暖的情诗,说是情诗倒不如誓言来得准确。
它似乎是从一个看惯风云的老者口中流出,在那些舒缓的诗行里流露出不渝的深情。然而实际上叶芝创作这首诗是在27岁,一个刚开始成熟的年纪。这首诗是写给毛德岗的众多情诗中的一首,也是最为有名的一首。
终其一身也未得到爱,即使在毛丧夫之后向其数次求婚仍然遭受拒绝。
叶芝是个伟大的诗人无疑,然而在爱情里面究竟也变得柔软而多情。
诗,是文学的精髓,是思想的提炼,是情感的凝聚。
诗,是寒夜中闪烁的星辰,是人类不死的灵魂。
在诗意里你倾心于文字本身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在诗意里我沉醉于惊心动魄或引人深思的故事之乐。
来源:淘漉音乐
— 新技能 —
喜欢书画半亩吗?喜欢就把“书画半亩”置顶咯!
书画半亩
传统文化、书画名家、艺术品收藏、茶道、天籁琴音
插花艺术、旅行摄影、养生美食
岁月的礼物,猜你喜欢,点击阅读原文,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