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 00:36:15
听音乐是很多人都喜欢做的事情
打开手机,电脑,ipad随意点拨下
我们便能很方便的听到音乐
不过要是突然停电了
或者在完全没电力的情况下
我们该怎么听音乐呢?
传传今天就陪你参观我校传媒博物馆,
带你穿越到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
体验一下在电力还没有应用之前
贵族们的娱乐之道~
聆听机械时代的声音——
钟表、八音盒、留声机的历史。
(点开小视频传传带你去看展!可以听到八音盒的美妙旋律哦?)
为追溯传媒有声介质的源头及其发展,了解人类对声音录制技术不懈探求的历史,展现电力革命诞生之前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让参观者体验和感受18、19世纪机械音乐的纯粹、清澈和空灵,传媒博物馆策展团队经过近一年多的整理、挖掘和研究最终完成“机械时代的声音”专题展策展工作。
该展览将作为传媒博物馆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于5月17日至6月30日期间在馆内正式展出。
机械时代的音乐
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机械钟,
每到整点时分
悠扬动听的打点声提醒着人们时间的运转。
18世纪末,
随着匠人们对机械发条原理的成熟演绎,
音乐盒从机械钟中脱离出来。
1769年,
被称为“魔法师”的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创造了音乐盒,
此后,得到日内瓦制表大师技术传承的工匠们
将瑞士的圣克洛瓦小镇打造成当时极具盛名的八音盒之都。
八音盒有滚筒和圆片式两种。
圆筒型八音盒是在金属圆筒上镶嵌入金属针,用一排梳子似的金属片弹拨而发出声音、演奏乐曲。工匠先根据乐谱确定音符在金属圆筒的位置,随后一点点钻孔,把细小的针插进去,再把特制的树脂灌进去固定好针的位置,当圆筒旋转时,上面的小钢针就会拨动下面的音梳,使音梳发生震动从而产生声音。
这种滚筒上的钢针由熟练的工匠们一个一个手工镶嵌,制作一个普通的需要六个月时间,复杂的要两年。所以当时只能是贵族享用。
而圆片八音盒是通过冲压,使背后产生突起部分,这个突起的部分被称为“起动轮”。转动时,起动轮拨动背后星状齿轮,间接拨动音梳从而发出声音。
这种圆片八音盒可用压制机大量生产,且可以用同一台八音盒,通过换片子来听各种各样的音乐,所以很快八音盒便从贵族向普通民众之间流行开来,从旧时堂前王谢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只需投一枚硬币,便可聆听放置于教堂、车站、酒吧、餐馆等场所的的八音盒发出的美妙音乐了。
八音盒的音乐使用的是纯粹的金属碰撞声,清澈、空灵,给人一种原始的视听享受。但是它只能演示机械音乐,不能录制人声。而1877年,爱迪生发明的滚筒留声机,主要功能便是录制声音,然后播放,可应用于公司企业会议的记录和存储,但因其蜡筒不方便大规模复制生产,当时市场销量一般。
十年之后1887年德国发明家埃米尔•贝林纳改进发明了一种叫 Gramophone的圆盘式留声机,采用的记录和播放介质不同于滚筒蜡管,而是一种扁圆形的涂有蜡和锌的圆盘,以此为播放和录音的媒介。
这种圆盘式的记录媒介有个好处便是方便复制,录好一段声音后,可以用圆盘作为母版,然后不断复制。此后他又发明了以虫胶为原料的唱片,发明了制作唱片的方法。于是以留声机为基础的大众音乐便慢慢普及开来。
以上就是从机械钟到八音盒和手摇留声机之间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配合这个展览,传媒博物馆展出了一些十九世纪的机械种,准点会敲打报时。还有非常吸引人的滚筒和圆片八音盒,以及留声机,定点向观众演示,让大家听一听来自机械时代的声音。
此外,展览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个十九世纪欧洲贵族会客厅一角的场景复原,把机械种、八音盒、留声机和相关的家具全都陈列使用起来,让观众了解到当时贵族的生活休闲场景的真实情况。
通过这个场景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房屋的主人早上被悠扬的钟声叫醒,午后随着留声机的伴奏,和朋友一起聚会翩翩起舞。晚上宴席结束后,累了一天的主人打开八音盒,静静的聆听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安静的入睡。这可能就是电力革命之前的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策展人Q&A系列
策展人:薛文伟 老师
Q1
传传:博物馆是如何想到制作这么一个展览的?
A:传媒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的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手机、互联网等,但是在广播之前有没有声音传播?电力革命诞生之前声音是怎么存储和传播的?这一直是我在进行藏品整理、发掘、研究工作一直思考的问题,那么这个展览就是对传媒有声介质源头的一次追溯。广播诞生之前,传播声音设备或者说媒介是留声机,很多歌曲音乐被录制成唱片进行发行,甚至有些美国总统的演讲也被录制成唱片进行传播。而从技术传承角度来看,留声机是借鉴了八音盒的技术发明出来的,再往前推,八音盒来自机械钟,我们就把源头落到了机械钟上。
通过研究发现,机械钟、八音盒、手摇留声机这三类藏品的音乐发声技术都是机械发条式的原理带动的,基本原理相通,在技术发展史上甚至是外形上都具有一脉相承的联系。而将此三类藏品组合为一个展览,也能够展现出电力革命诞生之前声音磁存储器、传播,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娱乐方式。另外从所选取的展品的时间跨度上来看,也能看到当时社会大分工出现后对科技变革的影响有多快。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三类藏品在传媒博物馆的专家库中,不同领域的收藏家们都各有收藏,跟我们的藏家一商量,大家都非常支持,一拍即合,领导也非常支持。经过近两年的整理、研究和征集,今天终于展现到了大家面前。
Q2
传传:这个展览有什么创新之处?
A:这个展览最大的创新之处便是合作共赢。借用现代一句话就是众筹的展览。博物馆负责文字和设计,而展品主要借展于和博物馆合作的一些收藏家。(在此向收藏家们表示感谢!)最重要的一点,展览设计上,以往传媒博物馆也和很多博物馆一样,设计是外包给展览公司的,但是展览公司往往因为活多时间少,吃不透大纲,设计的展览有些差强人意。
我们考虑到,传媒博物馆是一所大学的博物馆,立足的又是中国传媒大学,它被称为传媒人才的摇篮,我们有很多外界没有的优势,有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有动画专业等,其实完全可以以展览为项目,博物馆和院系合作策展。这次我们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次小的尝试。
展览中有一个重头是场景复原,复原了十八十九世纪欧洲贵族会客厅的一角。这个场景复原便是和艺术学部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光环境设计方向的师生合作,学生们把课堂所学习的场景制作和打光用光方法真实的实践在博物馆展览上。通过这种合作,学生把课本知识落实到实践中,而博物馆的展览也落地,这是一种双赢。
Q3
传传:有没有特别的展品给大家介绍下。
A:有几件特别的展品给大家介绍下:
?一个是Regina 牌十二碟自动换盘立式八音柜 1899年-1910年在美国生产的
此件音乐盒由美国著名的Regina Music Box Co.公司制作,共有12张15.5英寸(40cm)铜制碟片,可以播放24首乐曲。机芯为超广阔音域双层针梳,配备有超强动力纯机械双弹簧马达。外壳为桃木制作,木质紧密,配有精细木雕及路易十四风格的旋转柱廊式装饰。内部音箱呈弧形,加上钢琴背板,其声学质量足以媲美大型三角钢琴,为共鸣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此件音乐盒具有自动换盘功能,当一个碟片的音乐播放完毕,两侧的机械臂会自动从碟片架上抽取下一张碟片,提升并安放到机轴上,碟片上方的横杆将碟片固定后,自动播放。整个复杂的过程流畅稳定,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不靠电脑设计,甚至没有电力驱动的机械完成的。该类大型音乐柜体现了留声机和广播时代到来之前,人类在机械音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第二个是D.ALLARD& SANDOZ牌大型桌式滚筒型音乐盒 1885年瑞士日内瓦制造
此件滚筒型音乐盒拥有直径17.5英寸的超大滚筒,其发声装置包括一套针梳钢片琴,由滚筒上的尖针拨动针梳,产生钢片琴效果,提供和声伴奏和复调旋律,有选曲机关,可选择当前滚筒中8首乐曲中的任意一首,有单曲循环模式和自动换曲连续播放模式。
机芯置于胡桃木盒中,桌子与音乐盒相同,胡桃木边沿细镶乌木,配备的弧形乌木桌腿以及外盒中间的镶贝工艺装饰,凸显了典型的洛可可风格。
?第三个是1900左右英国伦敦生产的Polyphon牌大型投币圆盘式八音盒
此件机械音乐盒由欧洲最大的音乐盒厂商Polyphon公司制作,拥有24.5英寸(62.5cm)的大圆盘唱片,当上好发条后,可以通过投币来触动机关打开音乐。这种大型的投币音乐盒一般被放置在当时的咖啡厅、火车站等公共场所,供人们娱乐。
我们本次也设置了互动,参观的观众只需要扫描二维码,便可以从保安处换取一块投币便士,投入进去便可欣赏八音盒的美妙音乐了。
这些古老的机械钟、八音盒、留声机,褪去时间的浮土,重新活了起来,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我们打开机械时代音乐艺术的大门会发现这些机械时代的声音再度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任何一件作品都会激发起人们的激动与赞叹。它们的声音穿越几百年的历史,重现在传媒博物馆。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 ●
记者 | 丁阳 · 阳迎归
编辑 | 阳迎归
视频 | 阳迎归
美编 | 张晓君 · 阳迎归 · 舒心宇 · 陈逍
责编 | 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