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这是一个没有音乐杂志的国家

2022-06-20 01:33:53

编者按:

标题是原作者(赵大宝)为了骗点击起的,

但实际情况也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原作者表示本篇文章 1325 字,预计阅读量 300。

在意音乐表示赞同文章中的观点和感受,

转载一下,力争将阅读量提高到 350。


下午看见《通俗歌曲》公众号发布的“休刊”通知,才明确地意识到这本陪伴我和我好多同龄的朋友们长大的杂志算是正是结束了其不太光辉但足够光彩的一生。


其实从2013年之后,《通俗歌曲》在我这更像是一个成为了植物人的童年好友——只有很偶尔很偶尔的时候会想起这个人,但是很少会去医院看看他,当今天下午得知他病故的消息后,同时产生了两种情绪:一,他就这样离开了我,我很难过;二,原来,之前他还没死。


说到《通俗歌曲》停刊的理由,杂志说,是“接到了主管单位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的口头通知,根据河北省’一问责、八清理’的工作要求……暂时休刊,编辑部全员接触劳动合同”。于是我查了一下河北省“一问责、八清理”精神讲话的内容,内容里说的是对党内干部的要求,也没要求让《通俗歌曲》停刊。这中间究竟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致使一本刚过了30岁生日且多年不亏损的杂志就“休刊”了?


这个逻辑在我看来,就好比巴萨主教练跟球队说,我们近期的丢球主要是中前场回防速度太慢了,每个人必须尽到自己的防守责任,但凡不积极参与防守的,无论是谁,哪怕是梅西,也他妈给我回到板凳上!接着一个月以后,巴萨的礼品店的优秀员工老张,因为这个事,下岗了。


《通俗歌曲》不是第一本停刊(“休刊”)的音乐文化类杂志,但很有可能是倒数第二本。现在还有一本复活的《Q》杂志,但不知道还能走多远,我不想乌鸦嘴,但是吧。。。算了不说了。


那些陪伴我或者我们走过青春期,并且推开了世界一扇门的杂志,早就没了。《轻音乐》、《朋克时代》、《自由音乐》、《非音乐》、《音乐天堂》,在过去20年,仿佛在森林的边缘给我们竖立了一个又一个通向不同目的地的指路牌,让我们可以选择这条或者那条道路。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但感觉向着这条路走下去准没错。反倒是互联网泛滥的2018年,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却也看到眼前的这堵墙,越盖越高,越筑越厚,不知道这条路该如何走下去。


本来我想慷慨激昂地,表达对《通俗歌曲》停刊的不满,但真正面对的是因为这件事而产生的无力感。我们怀念30岁死掉的《通俗歌曲》,其实更多的是担心30岁上下的自己也会这样死掉,不是肉体的消亡(当然也没准儿),而是精神的无家可归举目无亲。我们一边不再看传统媒体,一边担心那些只看碎片信息的95后年轻人“误入歧途”,上一个时代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是如此担心用不上了,尽管我们知道这已经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了。


说远一点,这个结果的另一层恐惧是,我们将在活着的时候亲眼目睹一个有墙的世界和在这堵墙后面长大的年轻人。就好像在1933年所说的,“当一个反对者说,’我不会站到你那一边的,’我平静地说,’你的孩子已经属于我们了……你会死去的。但你的后代站在一个新的阵营里。不久之后他们除了这个新组织之外什么也不会知道。”


我手里恰好还有一本《通俗歌曲》,是高一的时候买的,2000年12月刊(月初版),也就是摇滚版。又拿出来翻了翻,虽然字里行间表达的是某种愤怒和颓废,但能感到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不像现在,无时无刻充斥的是娱乐,但归根结底是绝望。哦对不起,我不应该代表别人,我只说我,我绝望。


总而言之,我们就这样长大了,然后这样老去,然后习惯活在一个没有音乐杂志的国家里。


总之,感谢《通俗歌曲》。放心,按照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没有人会记得你的。


17年了,居然没丢掉


当时我在长春上学,就靠这些想象摇滚乐


仔细想想挺逗的,一本杂志在页面上介绍网站



你们最后交到朋友了么?


新的音乐,新的生活,让我们期待2001年第一期!


编后记:

年轻的朋友在微信里感慨:

一个纸刊没了,真的代表什么事情终结了吗?

QQ虾米网易云专栏有那么多作者在写啊?

国家没有音乐杂志就没有音乐报道了吗?


当然不是啦。

纸刊停刊了结的不是音乐行业,而是当年的那些读者啊。


也欢迎关注赵大宝的公众号“就像肉灵私通”

本篇文章的打赏我会如数转账给他的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