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也和谭小麟的音乐创作

2020-11-21 04:58:24

江文也

原名文彬,原籍福建,出生于台湾。

        我国近代一位突出的多产作曲家,共创作五部大型管弦乐曲,一部钢琴协奏曲、四部歌剧及舞剧、六部室内乐、十七部钢琴曲集、十部古诗词独唱歌曲集、四部天主宗教音乐、以及相当数量的合唱曲、台湾民歌改编曲等。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有其不可抹杀的贡献和成就。




“早期”(1934年至1938年居留日本的时期)

钢琴创作

       主要是以对民俗生活现实的个人感受为题材,以比较自由的小品套    曲形式,鲜明地体现他当时倾向于日本现代民族乐派的新风格。《北京万华集》明显地反映了俄裔著名钢琴家、作曲家齐尔品所倡导  的“现代欧亚音乐风格”的审美情趣对他的影响。

声乐曲

     《台湾山地同胞歌》以其独特新颖的风格和技法,质朴、粗犷的气质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重视。既写了台湾原住民不同一般的风情,也表达了自己富于主观想象的乡情。


中期”(1938年至1949年定居北平阶段)

声乐创作

       主要写于回祖国定居后的最初十年间,绝大部分是以中国古代诗词所谱写的艺术歌曲,一部分是为当时北平广播台合唱团所写的“中国名歌合唱”、中国歌改编性合唱曲,大多是基于原来的曲调做多声合唱处理编成的,加上作曲者本人擅长声乐演唱,因而这些作品在艺术上大多很有效果。代表作品《渔翁乐》


后期”

钢琴创作

       从其音调的特色和音乐气质的变化上看,他似乎已不满足过去仅局限于追寻古代了,开始转向了现实和民间主题音调:陕北民间音乐的素质。

音乐风格

       渗入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光明美好未来的追求,,曾有意用中国的民间音调,甚至引用中国民歌旋律来进行创作,。

   

谭小麟(1911-1948)

       原名肇光,出生上海。作为一个作曲家,谭小麟留下为数很少,主要是室内乐的声乐及重奏作品。他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我应该有我自己的民族性。”  ——谭小麟

谭小麟的音乐创作

       前期指他在“音专”学习以及美国学习初期,大多采用我国古代诗词为歌词的声乐作品中,看出黄自作品的音乐风格对他的影响,也看出力图突出作品具有清雅古朴的风格, 和声语言上开始突破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在音乐方面寻求更为大胆而灵巧韵味和律动感等



       后期为他跟随欣德米特学习作曲之后,主要有艺术歌曲、室内乐等。代表作品:以宋代诗人朱希真的词所写的《彭浪矶》。结构层次非常严谨、旋律既朴实又饱含内在深情的作品, 成功地用简单的技法和精致的构思,将诗人那种因战争   流落他乡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感给予合乎逻辑又淋漓尽致的表现。



       后期作品风格中,大多贯穿着欣德米特20世纪现代作曲理论体系所创造的新技术的影响。作曲家是想通过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写出既具有中国民族音乐气韵,

又有他个人独特个性的室内性音乐作品。


       室内器乐重奏, 在欣德米特的直接指导下写成的,代表作品《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二重奏》得到欣德米特及美国音乐界的高度赞誉。作品除了表现作曲家纯熟精湛的写作技巧外,以其音乐风格的鲜明和作品的民族特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谭小麟是我国近代室内重奏音乐创作中努力摆脱欧洲传统风格的影响、开始走上一条艺术创新之路的标志。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