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6 01:52:40
在璧山中学举行的“重庆市第三届小学音乐教师现场课评选活动”中,我们听到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音乐教学优质课,现分享如下:
亮点:设计细致,抓音乐要素及作品细节到位;教法新颖,把乐器的声响模拟出来,用在后面的歌曲演唱中作为第二声部。歌曲学唱部分重难点突出,用了音乐的办法来解决弱起、力度、一字多音等问题。
感受:因为课堂设计精致,教学内容呈现的量很大,显得学生的演唱落实得不够,导致最后原本设计的合唱亮点没能很好展示,遗憾!
亮点:歌曲挖掘戏曲要素还是有新意,如弹板、躲板,加入实践能帮助学生体会一拍子和弱起句子的演唱,有利于抓住戏曲韵味。
感受:师的演唱还要加强,神韵唱腔都不能很好的示范到位。整个课堂看不到学生主动思考的活动,都是老师带着做什么就做什么。教学方式显得老套。当学生没有演唱好歌曲的韵味时,教师没有自己灵活机智的方法去有效解决。戏曲唱腔韵味讲解不够,一拍子铿锵有力的感觉没有讲解示范,演唱不落实。(谢敏)
(一)歌曲《你来唱我来和》
1、开课时老师运用了多种形式熟悉、感受了歌曲的主旋律,如:听范唱、参加音乐会,转圈,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情绪从而导入课堂。采用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游戏方式,由浅入深,体现了趣味性。老师很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无形的音乐形象化。
2、在活动(三),粘贴二声部,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轮唱。小组自行设计,并说出设计意图。
(二)歌曲《故乡的小路》
1、语言描述意境很美,学生自然地沉浸在美的教学中,体验到音乐课的美感,如“让我们沿着故乡的小路,一起探寻童年的美好”“让我们沿着小路,走向人生大路”
2、师运用陶笛吹奏主旋律,为学生的演唱音色做好了铺垫。
3、师生随音乐一起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起伏,提示:线条稍高,表示旋律的起伏较大,师时刻关注、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元素来理解、感受音乐。
4、运用用听辨法、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了升记号(#)唱法及音乐表现作用。
5、因为这首歌曲是四三拍和四四拍的变化拍子,老师运用律动的形式感受节拍,引导学生说出变化拍子的规律,一个四拍子加一个三拍子。
三、感受
1、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2、课上的音乐活动是外在形式,内在的是要用音乐去打动孩子。
3、不要一直背教案,生怕哪个环节出错,对于课堂上生成的一些状况要及时调整,关注学生的学。
4、大多老师说得太多,语言再精炼一些,少说多做。
5、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铺好路,还要维持好与学生的交流,这样学生才能在平坦的大路上一路走好。
每堂课的背后都注满的汗水,自己要多学习,集百家所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程小芳)
《过新年》
一、亮点:
1、红灯笼环节
在练声环节,设计了用红灯笼的形式,先让孩子们听,然后选择是那个红灯笼,然后在唱。这里不仅训练了孩子的听觉,又达到了练声的目的。
2、挂对联环节
在跟节奏读歌词的环节,老师没有用传统的读歌词的形式,而是用了挂对联的形式,我觉得这点设计很新颖,学生也感觉非常有趣,也有过年的味道和气氛。
3、打击乐环节
让学生用敲锣打鼓的形式练习四四拍节奏型,感受四四拍的强弱,为歌曲的节奏伴奏做准备。学生用拍凳子、跺脚、拍手进行节奏律动的感受。
二、感受
我觉得本节课的设计非常有亮点,也表现了浓浓的新年的气氛,整个课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新年的气氛在进行。只是在打击乐伴奏的这个环节,我觉得可以放到歌曲学会过后在进行打击乐伴奏,可以作为歌曲的创编。
《美丽的夏牧场》
一、 亮点:
1、 哈斯克族舞蹈
老师用哈斯克族舞蹈导入,很直接地让学生体会和感受了哈斯克族民族的风格,这样的导入有效性很强。然后再次聆听歌曲,学生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哈斯克族民歌的律动和特点。
2、 柯尔文手势
本课的设计是在二声部的地方,老师运用了柯尔文手势去感受音高。师引导学生找出骨干音,然后用“u”哼唱旋律,加入柯尔文手势。本来二声部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加入柯尔文手势过后可以很明确地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这个难点。
3、 节奏创编
在创编环节老师给出了哈斯克族经常用到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节奏型,让学生分组自己组合节奏型,创编节奏。然后一组展示创编的节奏(用拍凳子表现),其它同学随老师加入了演唱。另一个组拍节奏时加入了非洲鼓和舞蹈。
二、 总结
这节课结构清晰,老师歌唱状态的学生的感染也做得很好,最后的创编环节很有亮点。我觉的是一堂非常扎实的音乐课。
《乒乓变奏曲》
一、 亮点
1、 善于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比如用节奏的稀松和密集表示观众情绪的不热情和热情。用音区的高低表达运动员打球的情景。
2、 用电子琴加入不同音色的乐器
首先是让学生听不同乐器演奏主题音乐,通过音色的不同让学生分辨是什么乐器。然后老师又给出了两种风格,有摇滚的风格和摇摆的风格。让学生选择一种乐器、选择一种风格进行表演。
3、 老师填词唱
最后老师用摇滚的风格,边弹电子琴边唱歌词,学生随音乐拍节奏,所有的学生都律动起来了,使本课推向了高潮。
二、 总结
本节课是一首四年级的欣赏课,老师主要抓出了“变奏曲”的特点进行入手,乐器一共进行了五次变奏,老师都通过音乐要素表达了不同的音乐形象,使一首变奏曲变得更加的形象化,孩子们学着也特别有意思。最后创编的地方,又加入了摇滚、摇摆的风格和不同的乐器,感觉又赋予了这首变奏曲新的生命。
(余海漫)
亮点:
1、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很新颖,在故事情节中展开教学。
2、 教师的教态很亲切,范唱过程中,表演的动作,很形象、夸张。
3、 在练声环节中,提炼了歌曲中的难点,进行练声,采用多种形式的模唱母音。
整堂课非常活跃生动,老师的教态亲切可爱,符合学唱歌曲的形象。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唱谱能力,可在多次聆听中,自主学唱歌曲,让孩子更多实践会更好。
亮点: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整堂课的设计有趣。
执教老师给二年级的学生充分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聆听,在聆听中,学会歌曲。
在处理唱的环节,让学生去体验感受情绪,理解情绪,使学生真正意义的学会唱好歌曲。
整堂课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执教教师教态很亲切、基本功非常扎实。在练声环节,执教教师设计得非常有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处理唱环节,执教教师用聆听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情绪,理解情绪。
亮点:
7、 教师的语言幽默、使学生和在场老师都非常喜欢,活跃气氛,带动兴趣。
8、 京剧的特点,执教老师把握不错,装饰的教法,京剧的唱腔落实到位。
9、 在开场,执教老师换上了戏服范唱,基本功扎实,非常吸引孩子。
整堂课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执教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基本功非常扎实。在自主创编环节,执教教师提前给出了素材,使学生在创编环节中,运用得恰当,提高了学生了实践度,值得学习。 (张乔媛)
亮点:
1.教师素质与美感让人赏心悦目;
2.运用了欣赏,讨论,图示,讲授,舞蹈等方式,课堂生动;
3.课堂涉及到每一个学生,参与度高;
4.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分段又不破坏音乐的完整性。
感受:
这是一节高质量的欣赏课,环节设计精致,教学内容丰富,每个环节充满美感,全程给学生和观众以美的享受。
亮点:
教师教态良好;歌曲旋律始终贯穿课堂;用了手势辅助的办法解决高音不准的问题。
感受:
课堂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课堂的美感,学生年龄段特点及动静结合的课堂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亮点:
1.课堂动静相宜,师生沉静在充满律动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
2.设计抓住学生年龄特点,全程活泼有序;
3.关注学生的演唱音准,状态;
4.学生得到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发挥。
感受:
科学有效的聆听和音乐活动,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和把握很到位,全程师生了在其中,但是课堂缺乏美感。(李昀娜)
亮点:
借用了脸谱作为道具,配合学生得演唱,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分段演唱,找到歌曲得重难点,着重解决。让学生分小组围着座位走台步,进一步感受走围场和亮相。
评价:戏歌最重要得是韵味,讲究字正腔圆,字头、归韵等,除了要求学生把歌演唱准确,更应该追求戏歌的形、神、韵。另外,老师应该借助钢琴、电子琴等固定音高得乐器教唱,让学生对音高有准确得感受。
亮点:本节欣赏课,教师运用了听辨法、情境导入法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梦中的玩具兵,通过演唱和律动感受和学习音乐的主题,将音乐分段解析得较透彻,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从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情绪。
感受:音乐课区别与表演课,欣赏课老师为了带动学生常常容易过分主导,在老师抛出问题后通常学生感受和思考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老师给得太多,学生缺乏了一定的自主性。另外,欣赏课更应该深入到音乐的元素,除了对音乐风格、情绪、节奏上把握,还可以在演唱主题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处理,通过不同的演唱风格找到与乐曲最恰当的处理方式。(田林子)
亮点:形式设计新颖,学生自行创编环节的设计,学生非常的喜欢。教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感受: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这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很时尚,非常有节奏感,很动感。
上课的人上着轻松,学生学的开心,观众听的舒服。但是在教唱环节中,老师有点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用LA模唱后,师唱一句生唱一句,进行了三遍。其实可以直接唱歌词。低段最好还是采用听唱法。并且在完整演唱时声音未规范,细节处还应注意。
亮点:欣赏乐曲时,老师用手势表现整首乐曲,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眼球,
创意不错,提高了学习兴趣。
感受:乐曲太长,完整听了两遍,耗时十几分钟,感觉太冗长了。
作品太大,学生理解不到位。 (蒋雯宇)
《木瓜恰恰恰》
亮点:
1. 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展开教学,使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趣味性十足。
2. 二声部的创编丰富了歌曲旋律,并且所加入的二声部旋律简单易学,设计合理,学生容易掌握。
3. 教师最后将歌曲改编为爵士版,以自弹自唱的方式给学生示范。充分展示了教师专业能力且使教学环节独特,新颖,充满趣味。
感受:
本堂课不仅体现合理清晰的教学思路,独特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师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乐中享受音乐,唱会歌曲,同时学到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个人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尤其是要敢于创新,鼓励创编,挖掘更多更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开阔眼界。
《静夜思》
亮点:
1. 善于运用旋律线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歌曲旋律走向,分析出相似乐句音高的异同点。
2. 对本课题意境地把握比较好,包括教师的语言,ppt的制作,对作品背景的铺垫。让整个课堂的氛围充满诗意。
3. 二声部的创编丰富了旋律色彩,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学会二声部演唱。
感受:
本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要准确地把握课题所要表达出的意境,教师要努力将课题所要表达的意象和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堂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使他们的情感世界收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拉库卡拉查》
亮点:
1. 在体验歌曲节拍中教师让学生以“脚后跟踢地板”+“双脚踏步”的动作表示歌曲的节奏型,让学生体验3/4拍节奏特点,并且采用此动作模仿“蟑螂舞”进行歌曲律动表演,比较新颖。
2. 在歌曲表演环节教师穿上墨西哥服装,佩戴头饰,并且让学生带上具有当地特色的帽子集体合作表演,生动有趣,情景再现。
3. 教师教学语言生动,教态热情饱满,风趣幽默。比如:教师用带有西洋强调的语气模仿外国人朗读歌名,学生模仿。
感受:
本堂课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不仅让学生模仿墨西哥“蟑螂舞”的舞步,还恰如其分地运用的服装道具,小乐器,为教学增添趣味性。(林青青)
亮点:老师根据动画片里的人物来导入,充分结合了低年级的年龄特征,让孩子们很快的进入了课堂。
感受:教师的基本功还需要加强,从老师对声音的处理以及节奏的教唱中可以感受到以下几点:
1、简单的旋律,节奏不稳定;
2、对音乐的理解失误,伴奏和范唱节奏都是欢快的,教师一弹琴节奏就慢下来了;
3、歌曲的强弱、节拍、音乐情绪,老师一个也没有抓住。
建议:
1、在欣赏歌曲环节中:通过PPT课件,呈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多角度的了解作品、理解作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2、在音乐知识的重难点教学中:教学中结合课件出示的渐强和渐弱的音乐符号和相应乐句,可以通过“划一划、唱一唱”等手段把这个难点更直观的展示出来,并通过对比,让学生加深对渐强和渐弱的感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曲的重难点。(王玙)
所有文章仅代表观课老师个人观点,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