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01:28:40
其实没想起个这么“叫醒姿势不对”的题目,只不过对于喜剧片来说,只有这一个情节戳中了我的笑点。
电影倒是全是戏骨飚戏,所以喜欢看群戏对决的这片子就很棒了,《英国病人》的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才因为《透纳先生》拿了戛纳影帝的蒂莫西·斯波,《禁闭岛》的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欧洲电影终身成就奖布鲁诺·甘茨,《马语者》的切莉·琼斯,《诺丁山》的艾米莉·莫蒂默,加上了诺兰的御用基里安·墨菲~算是阵容很强大了
酒会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场以悲剧作为内核的喜剧外壳电影,整部电影的公寓式对白喜剧结构也让人完全耳目一新,虽然我看很多评论都拿这片子和波兰斯基做对比,但是我依然觉得导演完成的很棒,个人特色更重要不是吗?
和以前看的《完美陌生人》不同(也不知道你们看过这个没有,没有的话也强烈推荐一下,非常赞),《完美陌生人》重点在于讨论双方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但是《酒会》在于暗讽一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多面关系
电影开局就埋了两条线,一条在于女主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另一条线在于基里安·墨菲,罗丹刻完巴尔扎克的雕像,把手砍了,因为过于逼真,不与其他部位协调。墨菲演的就是罗丹的那只手,暗线在剧情推动下慢慢与主线重合展开更大矛盾,这点上做的也很棒
电影没有固定的主旨,旨在情感、、医疗、信仰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讽刺与探讨,无论是中间几位主演的矛盾关系还是撕场大战,也无论是主角之间的设定和感情变化,讨论和讽刺了感情关系、、医疗、金钱……使观众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社会上的各种问题.
这场大战从女主的一巴掌开始变得完全不可收拾,那一巴掌几乎也是让我完全脱离了剧情,吓得我有点脱戏,而矛盾的愈加升级也让观众以更多角度来思考和探讨这场闹剧,多角度的看这个问题引人深思
一直在推动情节发展的玛丽安,从头至尾没有出现在影片中,但是最后一枪绝对影片点睛之笔!把全片的矛盾一下子一枪给了一个高潮
爱情尚不可考验,何况人性呢?伦理呢?
虽然不知道导演拍黑白电影的用意,但是效果非常出彩了,我关注这部电影很久了,出资源的时候都不知道,导演完全懂得适可而止,让只有71分钟的电影变得非常紧凑节奏感非常好,虽然电影叫做酒会,但是'The Party'也是意指在讽刺英国,包含了中产阶级的悲剧,是中产阶级虚伪和市侩的体现
电影的音乐也是电影非常出彩的地方,几处的笑点都在于音乐,好的电影不需要背景音乐,而这部电影完全用了男主在放黑胶唱片来体现事件的背景音效,也是出彩的地方之一~
戳“阅读原文”自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