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福利——著名琵琶演奏家汤良兴应邀举办讲座

2023-05-25 17:04:50

满腹平生事,一腔琵琶语

汤良兴《散谈琵琶乐种,古琴、戏曲、地方音乐的汲取与融合》讲座综述

闫旭

 

汤良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1948年出生于上海的江南丝竹世家。13岁起学习琵琶,先后师从于马林生、孙裕德、马圣龙、卫仲乐、李廷松、张子谦等名师。自登台以来出访近二十个国家演出,备受各界好评,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最动人的弹拨音乐家之一”,业内亦有“南汤(汤良兴)北刘(刘德海)”之称。曾获“美国国家传统艺术家大奖”等荣誉。

久闻汤老大名,今天也终于让上音学子有了与他近距离接触的良机。满腹平生事,一腔琵琶语,便都在汤老师那经年未改的乡音中,娓娓道来……

前来旁听讲座的,除了有来自校内民乐系、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各专业的教授,其实还有汤老的兄弟。汤老生于绵延七代的江南丝竹世代大家,从小浸润在丝竹乐声中耳濡目染,一路从父亲兄长们的“庭训”,到街坊里弄之间的“搿丝竹”娱乐,从“玩”二胡到“玩”琵琶,直到六年级以学馆最幼之身考入上海民乐团,方意识到弹琵琶的一技之长变成了可以养家可以傍身的一生之业。

“我从小有个外号叫‘小固执’,你越说我不行,我越要练到班里第一名。”

大抵出色的演奏家心里都埋藏着一份关乎专业的“气性”,勤学也好,苦练也罢,也正是这样一份“气性”使然,促使着少年时期的汤老愈发专注地投身于学业。说起练琴,汤老道:“那时候练琴,要练到死去活来,从慢速、中速、快速,没有一个错音才行……你比别人好一点点,上台也未必好。两点点,别人会觉得差不多。好很多很多,可能别人才会说,哦,不错。”彼时在乐团里担任独奏乐手,汤老也承担着不少压力,“大家为你辛苦,你错了,对不起别人”,也正因心怀如此想法,汤老加班加点日夜苦练,只为在录音之时不错一音,不给乐团其它乐手增添麻烦。

说罢那些初入乐团时的故事,汤老俯身抱起了自己的琵琶。讲座现场霎然无声,观众们都被汤老那极富感染力的琴声所吸引。他手下的琵琶声,显得格外朴拙、苍劲,铮铮然有大器之风,泠泠然有古音之韵。《忆故人》、《酒狂》、《梅花三弄》、《老六板》……几个片段下来,汤老让观众们大饱耳福,见识到了琴人合一之化境,心弦也不觉随他手下琴弦而波动。

《酒狂》与《梅花三弄》都改编自古琴曲,巧妙地运用了泛音、打音、揉弦等技巧以模仿古琴“吟、猱、绰、注”之韵味。说起学习古琴的经历,汤老始终认为受益匪浅。“我跟张老学,不仅学琴,还是学做人,他是那么一个正直、单纯、自由、老顽童的性格……”最初学古琴始于“组织安排”,而追随张子谦先生后,汤老却对古琴萌生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热爱,并将古琴之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典雅古朴的审美意趣发挥到自己的琵琶演奏、创作过程中。在汤老心中,琵琶的演奏技巧是一回事,内涵与表现力又是另外一回事。直到现在,他也还会建议琵琶演奏专业的学生们去辅修古琴,以提升自身对音乐内涵的领悟能力与艺术修养。

其实不仅于古琴,对于昆曲、京剧中的台步、动作、唱腔的学习,对评弹曲艺的借鉴,都浸入了汤老的琵琶乐思、语汇之中,沉淀了他音乐的基质内涵。现场汤老还弹、唱结合,以“霸王”的气势在于《十面埋伏》为例,示范了他对戏曲、地方音乐的汲取与融合。正如汤老自己所说:“做人要有味道,他的曲子会被渗透进去”。

弹起《忆故人》,汤老师便回忆起往事,说起了师恩、友谊、亲情。卫仲乐等先辈们传授给他的,不仅仅是课业、技艺,还有一番为人处世的豁达心胸与律己敬业:“我从来也不收学生家长的红包,不为别的,是为了不让学生以为她自己的进步是因为老师照顾,而非自己的努力”。2003年汤家班六兄弟姊妹为汤妈妈祝寿,筹备举办一场江南丝竹音乐会,比起年幼时候的合乐,此番重聚又别有一番意味。多年后重看当年录制的CD,多位故人已逝,唯有丝竹音韵犹存。当年准备汤家班音乐会的时候,二胡、琵琶、扬琴的都有人可以胜任,唯独笛子家中无人可吹,当时汤老找到好友俞逊发,问他演绎汤家班的丝竹是否可行,得到一句“我们本身就是兄弟”的回答,至今说来仍是感慨万千。

谈到具体的作品,汤老提到江南丝竹的即兴发挥程度很高,上海周边城隍庙、孔庙、汤家班等乐社,都自成一派、各具风格。但对于技艺精湛的演奏家来说,这种“即兴”既是挑战,也往往提供了炫技与出彩的空间。就比如在一次与闵慧芬、俞逊发合作演出过程中,尽管三人在正式演出时与排练时演奏的完全不一样,但仍旧凭借三人对江南丝竹深入骨髓的透彻领悟将曲目发挥极致,让当场观众叫好不绝。

现场有同学提问道,例如《诉》这样的作品,如果自己人生中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境,怎样才能弹好?汤老先反问道:“难道要七十岁才能弹得好?”接着借用《琵琶行》中的诗句与《诉》第一段的具体乐句,逐句讲解其中情感与音乐相勾连的种种:它不是大气凛然,它是一种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凄楚,所以才会感动得“青衫湿”……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时间转瞬即逝,汤老的琴声却似乎绕梁未绝,令人回甘有余味。而他琴声背后所蕴含的那一份浩然之气,一份淳朴之气,一份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拳拳赤子之心,才是更加令晚辈后生们敬畏之处。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