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拥有最佳音乐品味的导演,拍了一部关于摇滚乐队的纪录片

2022-06-23 19:26:58


文 | Lycidas



在路上 On the Road(2016)

导演: 迈克尔·温特伯顿
主演: 雪莉·亨德森 / 保罗·帕波维尔 / James McArdle / Leah Harvey / Jamie Quinn
类型: 剧情 /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在路上》为2017年第67届柏林电影节Generation 14Plus单元开幕片


她仅仅栖息于现在一种时态

在一首记述延续的赋格曲中

在一个充满迫切感官欲望的世界中

那里既无希望也无绝望


——安吉拉·卡特《狼女爱丽丝》


2015年,迈克尔·温特伯顿在准备新片的过程中重看了《别回头》,这部众多人心目中的最佳摇滚乐手巡演纪录片忠实记录了1965年鲍勃·迪伦的英国巡演,直接电影的手法让他年轻的光芒与浑身散发出的神秘哲学家气息展露无遗。更触动温特伯顿的一点是,“它并不试图告诉你任何特定的事情,但却毫不费力地展现出一幅当时人们与其所处世界的真实图景。”以此为灵感来源,他也选择使用类似手法来处理自己这部关于年轻乐队的影片。


别回头 Dont Look Back 1967


《在路上》跟随Wolf Alice的英国爱尔兰巡演路线,巨细靡遗地记录下大巴漫长的行车时光以及沿途十几个城市每场演出的全貌:不仅仅是舞台表演,更是琐碎平淡的后台小事,零星无意义的对话,躺在沙发上跷起腿弹吉他,演出后在更衣间淋浴,和朋友会面一起大喊大叫做些傻事,接受采访,睡觉,喝酒或者相爱。

 

温特伯顿作品主题的选择一向有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标准,Wolf Alice这个仅发行过一张录音室专辑的年轻摇滚乐队却因为一系列巧合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主唱Ellie在采访中提起乐队名字来源于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狼女爱丽丝》,而温特伯顿的第一份正职就是帮助这位作家进行调研工作;也许更私人的原因在于,乐队鼓手Theo与温特伯顿是邻居,还和他女儿在同一所学校就读。他看着这个乐队从诞生到成长,观察着年轻人面对名声与变化的有趣反应,最终决定跳上他们的巡演大巴。


Wolf Alice


就纪录片技法而言,本片并无太多特殊之处,尽管能感受到导演对于纪录片事实呈现的控制,但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初看之下甚至会感觉过于重复过多:从城市到城市,从大巴到后台,从黑夜到白天,排练、采访与演出反复轮替,而随着影片进入后半段,一成不变的表象之下渐次酝酿的变化开始发挥出魔力,乐队成员及工作人员在平常生活状态之中的光点逐一显现,不同巡演城市独特的气质亦为乐队的行为注入微妙的未知因素。诚然,每天重复工作可以是枯燥甚至恐怖的,但集聚所有细节之后便不难发现这团看似单调乏味的缠绕线团之中潜藏的浪漫与趣味。

 

本片最为别出心裁之处在于温特伯顿不着痕迹地在真实事件的缝隙中加入了一条虚构的故事线(导演采用这种纪录交织虚构的形式在《关塔那摩之路》等前作中也有迹可循),全片跟随着乐队经理人Estelle(Leah Harvey饰)的视线——上地铁,与乐队成员见面,确认演出细节,每一天都忙碌而条理分明,上车下车,台前台后,站在演出的人潮之中,目光被舞台上的灯火点亮。她与巡演管理员Joe(James McArdle饰)朝夕相处之间不可避免地相互吸引,爱情火花自然而然产生,数段旅馆情欲戏仿佛是《九歌》的回响。不仅有力呼应了青少年生活状态的主题,这条时隐时现的故事线打破纪录片的客观视角,带入一丝私人与亲密的意味,瞬间拉近了与观众间的情感距离。


《在路上》剧照


这并非导演在音乐题材方面的首次尝试。温特伯顿作为一位高产导演的名声由来已久。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中,平均每年都有一到两部新作问世,每一部似乎都在尝试着全然迥异的类型与风格,满载无法预测的迷人随机感:无论是名著改编(三部是对他影响最深的哈代作品《绝恋》、《雪岭传奇》、《特莉萨娜》;以及实验性小说《项狄传》),还是黑色电影《心中的杀手》、科幻片《代码64》和基调轻松的美食喜剧(《旅途》系列)都信手拈来;同时他作品的主题也包罗万象:情色题材的《九歌》和《情色大亨》;战争题材的《欢迎来萨拉热窝》、《尘世之间》及《关塔那摩之路》等等。尽管内容手法千差万别,音乐始终是他影片中最具辨识度的特质。


一方面,在他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都带来过出色的音乐题材作品——从最早的以英国歌曲为片名的音乐三部曲(分别是The Moody Blues的Go Now,Elvis Costello的I Want You,以及U2的 With or Without You),到展现曼彻斯特乐界图景和传奇人物Tony Wilson的《24小时狂欢派对》,到他最为人熟知也是与音乐关系最深的作品《九歌》,再到如今这部乐队纪录片。另一方面,他也是公认拥有最佳音乐品位的导演之一,不仅Michael Nyman, Dario Marianelli, Harry Escott等杰出作曲家都曾为他谱写过配乐,而且几乎在所有影片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选曲,如《情留热那亚》中所用的肖邦《离别曲》与《意大利之旅》中伴随镜头掠过蔚蓝地中海时响起的理查·施特劳斯遗作《最后四首歌》之一《日暮时分》。


九歌 9 Songs (2004)


本片之中同样可以看到温特伯顿使用音乐作为叙事砖石,大量的现场演出片段(导演称“Wolf Alice在现场听尤其出色”),歌曲本身的感染力与清晰可见的观众共鸣让许多观点不必言明就能被知悉。站在声光交织的舞台下,时间失去全部意义,唯有此刻真实。

 

但旅程终点总要到来。拍摄团队可以走下大巴,但乐队不能。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离家万里,存身夜色。我们的虚构角色Joe踏上前往格拉斯哥的火车,Estelle乘地铁回到自己日复一日的生活,而真实的Wolf Alice回到录音室准备下一张专辑,准备再一次出发巡演,再一次上路。共同的旅程如同轻易开始般轻易结束,路上发生的一切全部留在了路上。那里斑斓的灯光喧嚣的人群化为一场失真的梦,所有或沉醉或欢喜或疯狂的片刻都仅是一段段瞬时记忆,在日出之际四下飞散,遁入暗影;就像卡特笔下只能生活在此刻的狼女,随身携带着再也无法共享的秘密。



- FIN -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圣丹斯开幕圣丹斯综述(1)|圣丹斯综述(2)圣丹斯片单

烟火片单女性片单制片人圆桌

2016电影瞬间2016年度精选

2016电影图书盘点2016蓝光盘点

2016日影十佳2016电影旬报十佳

2016肥内十佳2016九苍十佳

2017柏林前瞻2017《电影手册》期待

电影手册十佳解读(1)电影手册十佳解读(2)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