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乐音乐会信息】龙四重奏 强势归来!

2020-09-03 03:28:09


龙四重奏强势归来!

世界顶尖华人音乐家组合京沪

呈现动人经典


由享誉国际的小提琴家宁峰、大提琴家秦立巍领衔,龙四重奏作为令人瞩目的世界顶尖华人音乐家组合,自创建以来不断挑战艺术的新高度,传承和发扬室内乐自我坚持与精诚合作的内在精神。在“龙”这一中国意象十足的名字背后,有的始终是国际化的音乐愿景和实力,以及“龙的传人”不变的中国心。


2015年,龙四重奏强势归来,即将于3月20日、21日分别亮相上海贺绿汀音乐厅、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为听众献上音乐史上最经典的四重奏名篇,更携手国际乐坛名声正盛的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中国首演爱沙尼亚当代作曲家阿沃·帕特的动人力作《朝圣之歌》。


其实与其说“强势归来”,不如说“满血新生”。现由宁峰、王小毛、郑闻晓、秦立巍这四位活跃于当今国际乐坛的世界一流华人音乐翘楚组成的“龙四”,经过一番成员重组和磨合历练,如今已稳健迈向了其创建以来的最佳状态,而两场蓄势登场的音乐会,即是这状态的舒展呈现。


3月20日(周五)19:30

贺绿汀音乐厅

¥80 ¥120 ¥180 ¥280 ¥480


- 东方票务 -

订票网址:http://www.ticket2010.com

订票电话:962388


- 上音票务 -

订票网址

http://www.musicticket.com.cn

订票电话:021-64318756



顶尖独奏家的重奏情结


弦乐四重奏对于任何弦乐演奏者而言,都是最难的命题之一。


对于很多独奏家而言,演奏四重奏则比独奏更难。弓弦乐器的局限性带来诸多挑战,弦乐四重奏的音准即使只是出现细微偏差,听起来都会特别明显,而四个人发音的音头、起点和结束点,如果有一点不一样,就会给人参差不齐之感。想找到四位志同道合的音乐家组成一个和谐团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四重奏本身就有些“费力不讨好”,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四重奏组合,需要每位成员有更多的奉献精神。


龙四重奏的四位成员对此有着共识,尽管各自的日程都排得相当满,整天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他们还是尽可能多找时间聚在一起排练、探讨音乐。


四重奏组建时的元老——小提琴家宁峰与大提琴家秦立巍,是中国乐迷十分熟悉和喜爱的、享誉世界的华人独奏家。


宁峰作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近两百年校史上第一位以满分毕业的学生,是汉诺威、伊丽莎白女王和耶胡迪·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的优胜者,2005年获迈克·希尔国际小提琴比赛头奖,2006年更一举捧得小提琴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及两个特殊单项奖。


秦立巍是当今世界乐坛最为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曾在有着“音乐界奥林匹克”之称的“第11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上荣获银奖,还曾获得在纽约举行的享有盛誉的2001年瑙姆堡比赛的第一名,被赞誉为“以艺术性、精湛的技巧、文雅的乐感和真挚的诠释吸引观众的大提琴家”。


作为炙手可热的独奏家,他们频繁与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指挥家、音乐家合作,发行唱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也因此,他们时常由一些乐团或音乐厅的节目策划安排,不期而遇凑在一起,逐渐成为了国内外音乐舞台上的默契搭档。在一系列音乐会合作演出后,宁峰和秦立巍萌生出组建一组弦乐四重奏的念头。


而另两位成员也有着丰富的独奏、室内乐及乐队演奏经验。


小提琴家王小毛现任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首席,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以满分成绩毕业于德国弗赖堡国立音乐大学,获得德国最高音乐家学位——博士学位并被授予“学院最优秀演奏家”称号,2005年应邀担任弗赖堡歌剧院乐团第二小提琴声部首席,2010年回国后曾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担任副首席。


中提琴家郑闻晓是德国名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中提琴首席,在十岁时就入选了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音乐家优才计划”,在上海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又在西班牙、德国师从多位中提琴名家深造,是多项国际中提琴赛事的获胜者,2008年一举获得世界闻名的“慕尼黑ARD国际音乐比赛”第二名(第一名空缺),作为独奏家与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歌剧院管弦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均有成功合作,与多位著名音乐家合作演出室内乐,还曾与世界著名的韩国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合作录音。


怀着对室内乐的共同热爱和执着理想,龙四重奏的四位成员走到了一起。他们在合作时有很多东西无需语言交流便心领神会,默契融洽,极为愉快,这也是几个人决定在一起做四重奏的最大原因,并且,他们都有意愿把这种合作发展成稳定的、具有挑战性的、或许将是历时一辈子的合作。




独奏家合作室内乐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尤其在十九世纪最为突出。


“以弦乐四重奏为例,历史上就有约瑟夫·约阿希姆、海因里希·威尔海姆·恩斯特、,连维尼亚夫斯基这样伟大的小提琴家都只能在这个组合中演奏中提琴。”


宁峰说:“从有录音的时代开始,最早的三重奏如小提琴家蒂博、钢琴家科托与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都是一百多年前出生的人,到后来的海菲茨、鲁宾斯坦和皮亚蒂戈尔斯基,还有老奥伊斯特拉赫、艾尔曼都有自己的三重奏、四重奏,到再后来的帕尔曼、祖克曼、杜普蕾还有马友友、麦斯基、阿格里奇,他们各自都是独当一面的独奏家,从他们事业的早期就在一起合作,演奏不同形式的室内乐。”


音乐家们将这个传统传承下去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乐趣,音乐人生也受到极大启发。“室内乐合作的能力是所有音乐合作能力的基础。”


“我一年八十场左右的音乐会中,有二十几场是不同形式的室内乐,比重不小。室内乐对于我,更多的是与在音乐上志同道合、水平相当的朋友一起玩的经历,相对于演奏,玩的成分更多一些。”在龙四重奏第一小提琴宁峰的观念中,与相互欣赏、敬佩、尊重的同行在一起玩音乐是室内乐很重要的意义。


在四重奏成军之前,宁峰已与另外三位同伴有过多次室内乐合作经历,四重奏的第二小提琴王小毛和宁峰同在德国留学,他们常有机会作为对方的合作者或听众在一起交流室内乐。


而对于四重奏的中提琴家郑闻晓来说,演奏室内乐几乎占据了他音乐人生的全部。“很多人认为我很适合演奏室内乐,我本人也非常热爱室内乐。在室内乐演奏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多是用眼神、声音等,令人兴奋而感到挑战。默契合作之后的惬意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能演奏好室内乐的人,便有了演奏大型乐队编制音乐的基础。”室内乐始终是郑闻晓最执着的音乐追求之一。


“对于很多音乐家来说,室内乐是音乐的灵魂。”大提琴家秦立巍将四重奏的形式看作“对话”、一种很深的交流。“有时,四重奏并不仅仅是拉给听众听的,是拉给对方听的。音乐家们相互间的对话,有时甚至是挑战,有时会迸发出火花。音乐修养可以经由室内乐、四重奏培养。”


在一个四重奏中,第一小提琴的角色相当于一个年轻的领导者,而大提琴则更像一个年长的支持者。


“一提确实要承担一些引领的任务,但光杆司令是干不了任何事情的。四重奏中的每个声部对于组合都是重要的,无主次和轻重之分,只是角色分工有所不同。”担任一提的宁峰希望有机会也拉拉二提。


“中提琴好似浓厚的男中音,具有很多与小提琴、大提琴不同的声音。”郑闻晓说:“在四重奏里,我们要设法使彼此的声音协调、统一,达到共同的音质。”


宁峰打趣地补充道:“常言‘就怕有猪一样的队友’,就是这个道理。”有龙一样的队友,而且个个都是充满亲和力的实力偶像派,是龙四重奏每位成员的幸运,也是组合的先天优势所在。


室内乐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中向来被或多或少的轻视,在当今人们更多渴求追逐个人名利的社会中,“中国人缺乏合作精神”的批评声音不绝于耳。因此,龙四重奏希望以自己的实践,做出一个表率、根植一种观念,让室内乐的合作精神在中国流传得更深、更广。


动人经典 曲高和众


作为2015年的闪亮开篇,龙四重奏此次为北京、上海的两场音乐会精心选择了莫扎特《降B大调第22号弦乐四重奏K589》、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0号)》、德沃夏克《F大调第12号弦乐四重奏“美国”(作品96号)》三部音乐史上不可不听的经典四重奏作品。


这些作品为古典音乐爱好者们熟知和喜爱,而对于许多第一次接触四重奏这一室内乐形式的听众而言,同样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不仅旋律动听,作品背后也是各有各的故事,让人们在聆听之余想去深入探究。


就拿德沃夏克的“美国”四重奏来说,作品创作于1893年,当时德沃夏克正应邀担任纽约音乐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作品使用了美国黑人音乐素材,一个个或甜蜜欢乐或哀怨悲伤的动人旋律美不胜收,自始至终洋溢着摄人心魄的浪漫气息。可以想见,说不定你会由聆听龙四重奏的音乐会开始亲近四重奏,进而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室内乐。


沈洋助阵中国首演


除了成员、曲目之外,音乐会的另一大亮点,是龙四重奏的好朋友——近年来在国际乐坛备受关注的年轻华人音乐家——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的倾力助阵。


沈洋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林德曼青年艺术家训练班,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美国IMG国际艺术家管理公司签约歌唱家。2007年6月作为最年轻的参赛者,在全球最高级别声乐比赛之一的英国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中获得唯一的金奖,被赞誉有着“万里挑一的声音”。


2009年4月作为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的最年轻的华人歌唱家,参加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他还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苏黎世歌剧院、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英国格莱登博恩歌剧院、维罗纳歌剧院、华盛顿歌剧院、西雅图歌剧院等歌剧院登台,多次以独唱家的身份和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和马琳斯基剧院乐团等世界名团以及詹姆斯·列文、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安东尼奥·帕帕诺、瓦列里·捷吉耶夫、库特·马舒尔等指挥大师合作演出。


龙四重奏与沈洋将在此次音乐会上联袂中国首演爱沙尼亚当代作曲家阿沃·帕特在1984年为纪念格利高里·克罗玛诺夫而作的男中音与弦乐四重奏作品《朝圣之歌》。


阿沃·帕特是20世纪著名的爱沙尼亚作曲家,是“神圣简约主义”的主要作曲家之一,其作品以合唱圣乐最为人所知,曾获得享有“艺术界诺贝尔奖”美誉的日本艺术大奖“世界文化奖”(Praemium Imperiale),这一奖项历年来的获奖者包括建筑师贝律铭、导演黑泽明、艺术家草间弥生、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等。


与声乐艺术家进行合作,无疑为四重奏拓展了另一个维度。在创造更多音乐可能性的同时,龙四重奏将带给听众更多意想不到的聆听体验和惊喜。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