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5 01:44:15
「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安迪·沃霍尔的这话话曾经被人们反复的引用。虽然安迪·沃霍尔去世的时候还是1987年,他没有料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但他对媒介力量的认识和预见,依然堪称伟大:现在,每个人都能出名—15秒。
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技术、用户的使用习惯都在飞速地发展,基本每一年都有一个全行业追捧的热潮,在直播之后,短视频无疑成为2017年的内容领域的新风口。或许没有人知道UGC的下一个高潮会何时出现。当直播平台的热度稍有减弱的趋势,快手等短视频玩家便迅速占领了热潮,如音乐短视频再度成了关注的焦点。
国内短视频市场
从2016年开始,就有许多公司已经依靠短视频获得重大发展。根据《2016短视频内容生态白皮书》显示,2016年短视频内容创业已经发生了超过30笔融资,相关创业项目的融资规模达到了53.7亿,其中PAPI酱拿到了1200万投资,“一条”完成了1亿元的B+轮融资,“二更”也完成了5000万元的A轮融资,一下科技更是完成了5亿美元的E轮融资,还横空杀出一个了梨视频,上线便拿到了5亿投资,其热度不言而喻。
国外短视频市场
早已开启了激烈的战争,像Facebook这样的巨头也正在持续发力。目前,Facebook已经开始推行“视频第一”战略,音乐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不仅仅是Facebook,像VEVO这样的音乐视频网站同样发展迅猛,据comScore的调查数据,目前VEVO平台的活跃用户已经接近1亿,约有9700万美国人在去年10月份浏览了至少一次VEVO平台的视频,这意味着每4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人每个月浏览VEVO。而据尼尔森的数据,VEVO平台平均一天的用户浏览量已经达到了2500万人次,与美国前5名的电视网络相当。
音乐短视频属于短视频的一个细分领域,是基于音乐去制作的各种创意短视频,内容短小且精致,非常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充分利用了用户碎片化的时间。
经过去年一整年,很多短视频产品都已经在不同分类占据了一席之地,主打新闻资讯的头条视频;收割了大量三四线城市用户的快手;走搞笑模仿秀路线的小咖秀等,而作为时下年轻人代表的95后追求更新潮个性的产品和玩法,音乐短视频就应运而生,并为广大年轻人所追捧。
那么
在短视频时代,音乐短视频平台如何突围
下面将用两部分来讲述
(一)避免版权雷区
一
与音乐平台合作
15秒长度的音乐视频本身明显让很多歌曲(特别是带有剧情性质的饶舌歌曲)更具备“病毒性”。去年夏天,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饶舌歌手Dae Dae的歌曲“Wat U Mean”在Musical.ly走红了以后成功冲上billboard饶舌类榜单第7名。
musical.ly是在美国走红的产品,受到不少美国年轻人的喜爱和推荐,也曾多次登上各大应用排行榜的榜首。而在国内,奶糖,抖音等音乐类短视频的出现与同类产品在美国的现象级爆发不无关系。无独有偶,曾经火爆一时的小咖秀,最早的创意也是来自对德国产品Dubsmash的借鉴,如今的音乐短视频玩法中依然能够看到
根据billboard的报道,在Musical.ly和Apple Music达成合作以后,用户可以在Musical.ly里完整播放任何来自于Apple Music的歌曲。在此之前,用户只能播放音乐版权方提供的15秒长度的歌曲片段来制作音乐短视频。
同时,Apple Music的用户在Musical.ly上拥有任意选择权,可以通过他们在Apple Music里的个人歌单任意挑选歌曲和歌曲中的15秒片段,不受平台挑选限制。这项功能仅对Apple Music用户开放。
Musical.ly在公司成立早期就一直重视版权保护。在此之前,他们一直和英国版权方7digit合作,获得正版曲库来为用户提供服务。最近他们刚刚更新了与7digit的版权合作合同,表明这次和Apple Music的合作是不排他的。
二
获得主流唱片公司的授权协议
Flipagram是一个移动短视频图片分享社区,通过提供多种途径,让用户能够分享视频和嵌入音乐的幻灯片。2017年2月今日头条宣布全资收购美国短视频应用Flipagram。这个短视频创作者社区创业期间只有三人维护,在引入明星董事之后,产品加速完成蜕变,一度登顶美国appstore榜首。今日头条收购Flipagram,相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Flipagram已经与主流唱片公司达成了授权协议。据Billboard的报道,除环球、索尼、华纳三大唱片公司外,Flipagram还拥有来自美林、The Orchard以及Sony/ATV和BMG的授权。Flipagram的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个人视频中使用数百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去年Facebook也携手华纳对新产品Slideshow进行了测试,用户可以借助该产品,用华纳提供的音乐为其相册和视频配乐。
三
推出Content ID视频版权保护系统
美国视频巨头YouTube在很早的时候就推出了自己Content ID技术,与今日头条略有不同,这项Content ID是YouTube开发的一项内容识别技术,具备识别非法上传音乐的功能,然后同样让版权所有者决定是封杀盗版内容还是利用他们进行创收。
据YouTube的官方数据,该平台每天用户上传的视频数量大约为30万个,不过仅有35%的视频拥有明确版权,26%由版权持有者经营,其余的视频中接近9%的视频会因为侵权被下架。YouTube官方曾表示,Content ID识别技术的成功率高达99.5%。
简单来说,Content ID系统将接入视频版权内容,包括综艺、影视剧、MV 等。Content ID可以 24 小时昼夜不息地在每段视频上传时,将它们与源片库中的作品进行比对。版权方只要将作品上传至源片库,每当视频作者上传视频作品到头条号,Content ID系统就会将这些作品与源片库中的版权内容进行比对,一旦内容产生匹配,版权方可以采取两种处理方式:让侵权视频下架,或正常推荐,获取广告收益。。
除此之外,今日头条也在今年年初,推出了自己的Content ID视频版权保护系统,以从流量、补贴、版权保护、粉丝经营等方面支持原创短视频创作。
音乐平台
唱片公司
监测系统
除此之外
还可通过必要的内容审核机制加大把关和治理,对视频作者实行实名登记制、健全用户投诉机制,如此便可以做到违法违规内容可自查、可溯源、可反馈。
(二)吸引优质ugc内容
音乐在原创内容方面的持续性也为短视频创业者提供了新的 " 金矿 “。但音乐作为内容创作的一环,门槛本身较高,平台如何突围仍然任重而道远。但由于短视频应用早期是依靠UGC而崛起,UGC模式下的短视频内容制作门槛低的同时,也让短视频应用平台遭遇了难寻高质量内容的困境,已经拥有大量用户的短视频平台如何将内容的质量提升上去,将成为其发展的重心。
1
差异化竞争。
新近加入快手成为合伙人的前网易传媒副总编曾光明说,“在短视频这一领域,快手是第一名,从第二名直到最后一名,他们的数据加起来,乘以二,都比不上快手。”
快手从始至今一直坚持的原则也有两个:
“1.产品是面向普通人的短视频生活分享平台,它的算法支持每一个人去分享,而不会有人群和地域歧视。快手不像大部分社交平台的大V导向,不做任何资源倾斜,依靠的是算法。
2.产品必须要有非常低的使用门槛,简单易用,想拍的时候随手就可以拍,只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使用。”
快手与抖音对比
作为一个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抖音提供了15种类型年轻人喜欢的音乐,既有说唱、电音、神曲等节奏感很强的音乐类别,也有二次元、激萌,还有经典、影视原声,用户可以根据音乐MV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抖音上的视频有的在展示酷炫的特效,也有好玩的创意、动感的舞蹈——带着显著年轻人的标签。百度指数的人群画像显示:搜索抖音的用户主要集中在20-29岁,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一二线城市。
如果要和[快手]此类app竞争,从产品形态和内容上看,音乐短视频应该向未被快手覆盖的大城市年轻人靠拢,打造一个动感、酷炫的社区,做这个细分人群喜欢的流行文化。
因此,
音乐短视频平台需要吸引国内一二线城市高素质用户,他们熟识网络文化,富有创意,善于展现自我。这样才有利于音乐短视频平台优质UGC的产出,扩散至全网。
2
重视社交属性。
视频一直是即时通讯的标配,比如QQ的视频聊天。只不过今天,熟人点对点的视频变成了点对多的短视频、直播。社交是短视频产业的最大想象力。
对比发现,短视频和直播与社交高度重合,这意味着移动视频(包括短视频、直播)本质上就是做“社交”,至少是高度捆绑。事实上拥有强大社交关系的微信、QQ和微博等都具备短视频功能和观看直播的入口。
手机用户在为新手机下载App时,究竟是下载今日头条,还是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亦或是别家的什么资讯app,很难弄清。虽有用户使用习惯做保障,但用户每更换一次手机,这些App就都会面临被更替的风险。同样的风险,对于微信而言却要小很多。从QQ到微博再到微信,虽然有部分用户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但始终没有一个社交平台真正被彻底更替的。像微博,以前被唱衰,现在又有人说它重新火了起来。这就是社交给App带来的依赖价值。
因此,我们认为
音乐短视频平台需要重视社交属性,为用户创建的短视频设置评论与收藏选项,可以看到短视频收藏数与分享数还有其他用户的评论高的收藏数与分享数和用户评论,使短视频创建者获得满足感,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心理需求相符。同时普通用户也可以上榜,一定程度下激发了用户的攀比心理,激励其他用户也创建自己的音乐短视频,增强音乐短视频UGC的丰富性。
3
内容引导。
我们来告诉你关于能自己搞定的一切,
让每个有想法的人,自己来设计。
「荔枝FM」一直是一款有情调的移动电台产品。2013年底,「荔枝FM」上线,在扁平化设计盛行的年代,「荔枝FM」却特立独行地选择了欧美复古风的拟物风格,主播放界面是一个有格调的收音机。从上线开始,「荔枝FM」一直立志于优化播客的录音体验,降低播客的播音门槛,实现“人人都是主播”是「荔枝FM」的理想。2016年,在其他移动电台开始布局智能家居、车联网与终端硬件的多种音频场景时,「荔枝FM」通过语音直播,以差异化竞争的形式切入战场,迅速占领了音频直播的市场。
「荔枝FM」主要通过版权购买、品牌合作、引入专业的播客和明星来制作PGC内容,引导用户成为独立播客来进行UGC内容的原创。 由于移动电台的产品定位,「荔枝FM」的直接竞品则为「喜马拉雅FM」与「蜻蜓FM」。在「荔枝FM」推出语音直播功能后,「荔枝FM」的综合数据一度超过业内龙头老大「喜马拉雅FM」,但在竞品相继跟随推出语音直播功能后,「荔枝FM」的相关数据则大幅下跌。但「荔枝FM」的发展方向以UGC为主,并不参与几大移动电台对内容版权的争夺,其实也是在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
因此,我们认为
少量PGC引导+大量UGC内容搭建的形式,再加上一套完整的奖励机制,能使音乐短视频平台吸引更多的优质UGC。
简易
音乐短视频的制作过程越简单,越能吸引普通人参与。
创新
选音乐、拍视频、合成处理,每个工序都细分出个性化的功能选项。
丰富
视频制作的多样化功能以及广大用户的个性创意共同确保了音乐短视频能拥有着不错的内容丰富度。
最后的话:
就时长和内容丰富程度而言,音乐短视频应用的内容制作门槛要明显低于传统的短视频,奶糖等也提供了大量的音乐素材和工具、信息流智能推荐等个性化服务,一场关于内容制作成本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文/咕噜鸟
部分图片来源:(1)http://www.jianshu.com/p/622f44c40a04
(2)http://news.zol.com.cn/619/6192944.html
(3)https://www.huxiu.com/article/19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