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想当麦霸---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和特殊技巧

2020-11-22 21:30:15



通俗音乐起源于“布鲁斯”,也被称为“蓝调”,是由美国黑人所创造的。布鲁斯是一种能表达个人情感的全新音乐形式,也是一种对生活中对各种情感的表达和宣泄方式。后来又诞生了爵士音乐、乡村音乐、轻音乐和迪斯科等新的音乐形式,从而更加丰富了通俗音乐的内容,这就使其成一派,便有了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是区别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新的唱法,它是用自然嗓音,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并借助音响和舞美效果、集舞蹈表演、和声、伴奏、电声乐器伴奏,集说唱于一体的演唱艺术。但是这些东西也要建立在声乐演唱原则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并运用技巧把声音与  话 筒很好地结合。



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

通俗音乐的类型越来越多,也就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唱法,各种发声方法也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只要是能够发出嘶吼的那种声音就是摇滚。”有人则认为,“只要根据自己的感觉,随便转两个音就是 “R&B”。其实通俗唱法对科学发声有很高的要求,想要真正唱好通俗歌曲,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和熟悉科学发声方法的共同规律。其次,从共通的科学发声规律中,寻找到通俗唱法声音的个性。最后,歌曲情感处理与科学发声的平衡与兼顾。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感情的运用不合理而导致影响歌唱的整体效果。

通俗唱法中比较典型的展现情感的声音—气声。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是身体腔体里气流与气流之间摩擦产生的声音。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中一旦出现了气声,其音色就不够纯净了。但是在通俗唱法中,“气声”往往能够更能展现歌曲所表现的真是情感,让所表达的歌唱语言更加生动,更加生活化,更容易打动人。这正是通俗唱法的魅力所在。张靓颖演唱的《画心》(电影《画皮》主题曲)中“气声”的展现特别优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歌唱是上天赋予人类的一门艺术,但是每个人演绎歌唱这门艺术,效果都是高低不同的。如何赋予一首歌以生命,情感是最重要的,但绝不能忽略对歌曲的处理技巧。



通俗唱法中真假声的运用

1 )通俗唱法中真声的运用

通俗唱法的作品跟美声和民歌唱法的作品有一定的区别,大多的作品音区跨度都不大,所以通俗唱法用嗓还是以真声为主。但是我们在歌曲中所说的真声并不等同于自然声。演唱中的真声要求是声音位置统一,气息流畅,状态积极,建立在气息的支撑上。真声的运用是一个好歌手的基础,最高标准就是要自然,好听,有吸引力。

2 )通俗唱法中假声的运用

现在通俗音乐作品中越来越多地用到假声。所谓“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假声并不能用在低声区运用,只能在高声区才能用假声来演唱。通常没有训练过的嗓音,从自然音往高音,到了一定的音高位置后,就是通常所说的“换声区”,就感到发音上困难了,通常到了换声区以后就会用假声。假声也不是随便用就适合的,要跟根据歌曲的需要来判断该不该用假声。在真假声都可以的音域范围,什么音唱假声好听,什么音唱真声好听,都是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和作品的需要。演唱的时候不能太零碎、拖拖拉拉,尽量做到平顺、圆滑。例如,林志炫在演唱《离人》中“离人放逐到边界”这句是,真假声的过渡特别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3 )通俗唱法中混合声的运用

所谓“混合声”就是真声与假声的结合。通俗唱法中混合声的运用非常广泛,但在歌曲中能够把混合声运用好的并不多。因此混合声技巧的熟练运用往往能衡量一个歌手的歌唱水平。了解唱歌的人都知道,在“换声区”比较难控制,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从真声自然、平稳地过渡到假声呢?那么就要用到混合声。想要把真声和假声融合的自然没有痕迹,就涉及到了真假声混合比例的问题。当唱到真声区接近假声区的时候就要融入小部分假声,随着音高的上升,真声逐渐减少,假声相对增多。

通俗唱法中的呼吸

通俗唱法所运用的呼吸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和腹式呼吸。它的呼吸是自如、轻松、舒展的,也是根据歌曲的需要进行的一种非常自然的呼吸。

歌唱中的呼吸,应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身体状况为保证。双臂自然下垂,胸部微微挺起,腰部直立,脊椎紧贴的感觉,身体的重心放在脚部,全身各部位保持松弛自然。演唱歌曲时,吸入气息的深浅、气息量的多少要根据歌曲本身来定,尤其是对情感融入为主的通俗唱法。比如,王力宏的《依然爱你》,是一个男孩回忆跟深爱的女孩的过往快乐时光,清晰流畅般的讲诉让人沉醉。这类比较轻柔的小情歌,演唱时气息不能过多,不然就会觉得比较僵硬,就失去整首歌甜蜜倾诉的声音效果。在演唱那种高亢,大气的歌曲的时候,比如,,则主要强调雄伟的气势,所以演唱时气息要深,力度要强。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乐句的长短、音量的大小来选择气息的控制。有些歌曲的气息要求有强有弱,作为一名成熟的歌手,会根据歌曲的风格、情感发展去调整呼吸的深浅、强弱和状态,使歌曲更完美




通俗唱法中的声音训练

1 )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是指喉与舌的对抗。通俗唱法并不是像美声那样要求很低的喉位,只是要求稳定住喉部。但是歌唱的时候人们往往为了达到效果,唱高音的时候提上去和唱低音的时候压下去,这并没有真正地打开喉咙。其实所谓打开喉咙,“打开”实际可以理解为“松”开,松开过后自然就通畅了。松在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初期时,可能经常会有“失声”的情况。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但通俗唱法并没有太多的共鸣,相对于民族、美声唱法来说相对容易一些。当熟练掌握它后,就会发出漂亮的声音了。

2 )软腭的运用

在通俗唱法中软腭的运用还是很有技巧的。在强音演唱时,软腭可随喉咙的打开而自然抬起;在唱高音时,软腭亦可适当抬起。这样可分解一部分强气流对声带与喉部的冲击,扩大了共振范围减少喉部所承受的压力。比如《最远的距离》(电视剧《新玉观音》主题曲),这首歌的高音对于通俗唱法来说用真声演绎颇有难度,但是稍用上一点高位置的共鸣,加上软腭的灵活运用和气息的配合,高音会好一些。沙宝亮的演唱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既保持了通俗唱法的风格,又表现除了高音的情绪与色彩,展示了他对通俗唱法高难度技巧的掌握。


科学的发声方法对于歌唱是非常重要的。掌握这些歌唱技巧,能让自己驾驭自己的声音,从而能更好地驾驭所演唱的歌曲。本文重点阐述了呼吸的重要性和真假声的运用。因为呼吸是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真假声的灵活运用则是通俗唱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你,掌握了吗?



欢迎投稿,请加钢伴小编微信

钢伴客服QQ:2992813273

钢伴小编电话:13533880254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宣传音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