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 21:49:03
道具方面:《Hi 歌》的六只大型集装箱价值上百万,隔音效果一流
腾讯娱乐专稿(文/毛予倩、姜宇佳 策划/游婷)四季度的荧屏综艺,明星们不是“跑”在路途中,就是“嫁”到农村去,被视为“综艺常青树”的音乐节目,自然不甘心只当一枚“安静美男子”。
第三季《中国好声音》收官后,音乐节目《中国正在听》和《Hi 歌》如约而至。然而,这已不再是那个单纯比拼声音的江湖,如果没有酷炫的道具、傲人的模式和标新的包装,很难杀出条血路。本期《疯狂综艺》,就带您一起看看这两档节目是如何在节目模式和概念上全面升级;如何在真人秀当道的当下遇强则强。
Part①道具不再洗剪吹:巨墙集装箱代替转椅 越玩越拉风
音乐节目的道具向来不是花瓶摆设,而是与关键环节、赛制设计有机融合。作为节目中重要的“仪式化设置”,它可以有效达到“帮助观众记忆起一档节目”的目的。10年前,一个舞台、一张评委席和一波洗剪吹的舞美,或许还能被称为音乐节目。10年后的今天,如果没有酷炫的道具撑台面,节目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播了。从《中国好声音》80万一把的转椅,到《中国正在听》180°的全景巨幕,再到《Hi 歌》价值近百万的集装箱……近年来音乐节目的道具,造型是越来越拉风,呈现效果也越来越刺激。
·《好声音》转椅一把值80万 不使用时由专人养护
较早将神奇道具引入国内音乐节目的,还数《中国好声音》。四把红色转椅,一拍按钮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80万一把的造价也许很多人都已知道,但10万的天价运费和后续如何保养的幕后估计没几人知晓。据悉,这4把金贵的转椅在不“上班”时,也会被无微不至地呵护。它们会被拆分打包,椅座下的旋转装置,因牵涉到电路,需专人定时维护保养;椅身则会被存放于固定的仓库。到下一季“复工”时,椅座和椅身将重新组装,如有零件需更换,也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除此之外,《好声音》的机位数量和音控设备也都是站在国内音乐节目的金字塔尖。
·《正在听》全景巨幕“特写”挑战者
10月31日开播的《中国正在听》,也把道具玩出了花儿。作为节目最大亮点的“命运巨墙”,是史上最大的180°环形巨幕。,可以看到为其投票的观众头像不断被添加到巨墙上,其效果宛如“iPhone6”的智能荧屏体验。而现场观众则可以通过巨墙上的屏幕看到挑战者的表现,后者皱下眉头、动下嘴角都会被客观捕捉。与此同时,在巨幕和观众席两侧的屏幕上,也会清晰地显示投票的百分比。
另外,为了百分百安全完成节目制作需求,在制作过程中,节目组首次在国内采用大规格大跨度TRUSS桁架(32米宽,15米高,纵深8米)。该承重自行支撑分流达5500公斤的设备吊装重量,相当于“2只大象”,这样的承重数据堪称“史上最强”。
·《Hi 歌》集装箱造价百万 隔音效果一流
和转椅、巨墙类似,《Hi 歌》的音乐故事和命运翻转也要拜集装箱所赐。原名《The Hit》,从爱尔兰漂洋过海而来的《Hi 歌》为避免水土不服,进行了多方面的本土化改造,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舞美道具的全面升级。在尊重原版精髓的基础上,将原版略显粗糙光秃的集装箱做了精心“装扮”,才形成如今台上六个精致大气的安静“美箱子”。
此外,由于节目中两个集装箱同时“发声”的情况十分普遍,因而特制集装箱的隔音、吸音效果也是一绝。更重要的是,这“六箱兄弟”单体重就达3吨,总身价近百万元,直逼“好声音”的红转椅,连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都直呼,“比原版更洋气了。”
节目互动上:《中国正在听》明星听审的权力仅为32%,观众地位逆袭
Part②导师中心制终结:观众握“生杀大权” 地位逆袭
《中国好声音》开播以来,无论哪位学员夺冠,受到关注更多的永远是四位导师,因为他们的出镜次数和无上权力,怎么看都比学员有彩头。不过,红了几年的“导师中心制”在当下似乎有了质的转变。无论是《中国正在听》还是《Hi 歌》,都更注重普罗大众的直观感受。于是,观众们的权柄突然大了起来。
·“好声音”时期:学员唱 导师教 观众看
先后参与过《中国好声音》、《中国正在听》和《Hi 歌》的庾澄庆曾说,“好声音”时代,“导师”身份似乎总是很主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员,然后希望通过改造他或说服观众来让学员脱颖而出”。的确,“导师中心制”从某种程度上引导了观众的审美情趣,但缺乏主动权这件事时间久了,还是会让观众偶感不适。
《好声音》盲选阶段,学员有反选导师的主动权,但这一点仍然是基于导师首先为其转身。其后的对战环节,学员甚至没有选择对手的权利,谁和谁同唱哪首歌,几乎都由导师决定。于是,时而会听闻某位学员很惊讶自己和另一位学员被分在一组,或是演唱一首自己完全不擅长的歌。而对观众来说,除了“巅峰之夜”中,少数人有现场投票的权利,其余时间也只能被动接受。也常有网友讨论:“这首歌根本就是偏袒某位学员”、“明明另一个唱得好,为什么偏偏选了别人”、“如果观众参与投票,结果也许截然不同”……很多网友最终会把矛头指向导师、节目组,甚至是在终极考核阶段拥有投票权的媒体评审。
·后“评审”时代:观众握“生杀大权”
在全民高喊“互联网思维”的网络时代,互联网思维终于实实在在地空降于音乐节目,助推观众来了一场全民大逆袭。《中国正在听》的明星听审仅有32%的表决权,巨墙能否为挑战者升起,主控权还在现场500位大众听审手中。此外,观众投票也通过微信摇一摇页面完成,每位挑战者献唱时,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能通过摇一摇看到歌手的姓名和演唱曲目,这种掌握遥控器的快感显然比待在家里收看“结果”更令人兴奋。
而《Hi 歌》,不但没有导师和评审这样的角色,甚至不搞场内观众投票的半开放玩法。纵观节目中所有关乎排名和胜负的环节,无一例外都是由观众主导:每期的冠军单曲由腾讯用户网络行为大数据分析得出;落选歌曲的“复活”与否,由网友投票选择;最高荣誉“年度终极Hi歌”的决定权也掌握在腾讯网友的手中。
Part③节目包装标新:告别看脸时代 让丑小鸭变天鹅
无论是多年前的《超级女声》,还是正当时的《中国好声音》,其里程碑的意义都在挖掘歌手,只是形式不同。然而,自从有了《中国好歌曲》,越来越多的观众发现,好歌手不易寻、好歌曲也不多得。当《Hi 歌》将《好声音》和《好歌曲》无缝嫁接起来后,音乐节目的风向似乎又要变一变了。
·挑歌手:《好声音》《正在听》各出奇招
为了精挑细选出品质优良的歌手,音乐节目也是蛮拼的。《超级女声》时代,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唱得好最好还能长得好,长得好最好还能台风好,如果再有点观众缘就更好了。到了《中国好声音》,突然剑走偏锋了起来。“不看脸蛋、只听声音”的节目要义曾让无数观众激动不已。三季节目过后,也的确有一大批“好声音”涌现,低调到尘埃的梁博、搞怪百变的吴莫愁、稳定深情的李琦、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四朵金花”等等。
而《中国正在听》不但要求挑战者会唱歌、有台风,还必须有比常人强上数倍的心理素质。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有“投票结果实况转播”功能的头像墙,有多少人为自己投票,看得清清楚楚。同样,观众对他们的表现也是一目了然,因此,能够升起巨墙的都是心理素质过硬的高手。
·选音乐:《Hi 歌》注重原创似“皇子选妃”
由于《好声音》和《正在听》都是寻找好歌手的节目,选歌的意义在于为学员或挑战者锦上添花,歌曲本身并不在评说范围内。或许只有在“选歌失误”时,歌曲才有了讨论的意义,比如第一期《正在听》中的李尚尚,这位曾经的选秀冠军,并非没有技巧,只是选择了一首不适合自己的歌曲罢了。
而到了《Hi 歌》,才算是把此前音乐节目中的所有玩法来了次大整合,玩出新高度。传统音乐节目中,原创音乐和成名歌手向来是“水火不容”的陌生人。《中国好歌曲》首现原创音乐选拔,但一曲唱到尾的形式目标直指唱作人选秀,《我是歌手》中唱将重回战场争名次抢歌王,但唱的还是音乐舞台上被翻唱数遍的经典佳作。而《Hi 歌》真正为优质原创作品和成名大腕唱将搭建相识平台,歌手唱原创玩竞技,这个看点实在新鲜。
选歌环节,,在集装箱式的Music Box里完成初次邂逅,歌手凭敏锐的耳朵挑选两位“意中人”,有媒体人笑称这一环节引用了“选妃”模式,音乐总监哈林如同“选妃”负责人,两位歌手化身“皇子”,潜入箱内抢得心仪的“妃子”。虽然是戏谑,却也将《Hi 歌》的新模式诠释得通俗易懂。
不管是“皇子选妃”,还是“知音相遇”,歌手与创作人在拉闸间的“牵手配对”都让观者看得刺激过瘾。随后歌手的改编再创作到发表新单曲参与竞技,更是显现其对原创的当场提携,用明星的知名度提升新歌的关注度,这样的推新曲模式不可谓不妙。如此看来,《Hi 歌》像是把“好声音”、“好歌曲”等同类节目进行了“灵魂配对”。
结语:
国内的音乐节目,在短短的几年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革命”。从选老少皆宜的好歌手,到选朗朗上口的好歌曲;从平板无趣的点评演唱,到惊心动魄的视觉大战。无论怎么演变,只要能够真正推出一批会唱歌的好歌手、会写歌的创作人,那就是极好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最新一期《Hi 歌》。